在蔚来、小鹏相继发声,为产业链的停滞与中断感到头疼后,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一把手余承东也在朋友圈发出呼吁,如果上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无法复工复产,那么问题将会变得十分严重。甚至在5月之后,所有涉及上海供应链的科技和工业制造都将全面停产,汽车产业的影响尤甚。
有人问,上海封控一天有多少损失?数据统计,上海封控一天损失118.396亿元,而且还有看不见的间接的无形损失。根据不完全的测算,每停摆一天,上海汽车产值将损失超过20亿元,物流方面方面损失将超过8亿元,关联上下游零部件损失约15亿元。
从目前上海封控前的低速生产和后续恢复时间,相关地区车企就将损失三周的产量,预计近两个月上海元器件及下游供应链造成的损失将超过千亿。”
目前汽车企业断断续续开始复产,上海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一切向利好方向发展,我们期待中国汽车产业尽快恢复往日的生产。
停摆,汽车业头上的一把刀
提到上海汽车业,最先想到的无疑是上汽集团与特斯拉。前者是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有着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等众多品牌。后者则是国内乃至世界新能源市场销量最大的车企。但在上海“停摆”之下,也不得不面临停产的困境。
具体来看,2022年以来,吉林、上海、长春、广州等几个国内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受影响最大的企业包括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特斯拉、上汽大众和蔚来。
此前的3月16日和28日,因为上海疫情加剧,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暂停生产,但由于上海疫情不断升级,不得不相继取消了原定4月1日与2日复工的生产计划。
上汽大众在进入4月后也宣布停产,而此前的3月14日至15日与21日至22日,上汽大众便两次被迫将安亭工厂进行闭环管理生产,安亭一厂闭环期间的日均产能较此前下降近乎四成。
而同一时间段,上汽通用的整车工厂则通过工人睡工厂、两班制生产节奏间隔一小时等措施,保证正常运营。目前,上汽通用工厂仍在运转之中。上汽乘用车也用同样的方式,没有停产。但由于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无法跟上的问题,生产资料多拙荆见肘。
4月9日,蔚来汽车发布声明称因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供应商厂家停产,蔚来将暂停合肥工厂的整车生产,车辆也将延迟交付。由于上述原因,近期不少用户的车辆会推迟交付。
这一轮疫情冲击给汽车乃至整个制造业带来的损失有多大,从数据上也能明显看出来。首先以特斯拉为分析对象。上海工厂作为特斯拉在美国之外首家超级工厂,2021年贡献了特斯拉全球一半以上产出,日产能约在2,000-2,500辆之间。
这就意味着特斯拉到4月中旬就已经损失了近5万辆产出,有媒体预估,其他车企到4月中旬已经累计损失产量大约14.8万辆。加上特斯拉便超过20万辆。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估算称,疫情可能给中国汽车产出带来大约20%的损失。
直到4月16日,上海经信委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并建立了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启动实施复工复产,“白名单”中的不少就是汽车业的上下游企业。
此后,上汽集团确定于18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则在19日启动复工,上海汽车业在至暗时刻后,终于迎来希望的曙光。
始于上海,又不仅仅是上海
作为长三角汽车产业链“链主城市”、全国第一大集装箱港口,上海封控产生了更剧烈的连锁反应,由点及面、由近及远。
不过由于汽车供应链本身复杂且臃长,这波缺供少供危机从上游传导至下游还需要一定的时间,3月份,尽管很多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因防疫需要暂停了部分生产,目前来看在生产端造成的影响还不是特别明显。据乘联会公布的3月产销数据显示,上个月国内乘用车累计生产新车182.3万辆,环比增长22.0%,同比仅下降0.3%。
但在4月和5月,就没这么乐观了。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日前在朋友圈发文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这种看似“夸张”的预测背后有这样两重担忧。一方面,长三角汽车产业企业在一些细分领域呈现明显的市场集中性。博世、安波福、博格华纳、电装、采埃孚、延锋伟世通,这些全球零部件百强企业,几乎都在上海及周边设厂。此外,汽车芯片、座椅、仪表、轮胎、线束供应、塑胶、塑料、金属制品、玻璃等原材料供应商,仅仅规模以上的供应商就有上千家。
另一方面,尽管汽车行业多采取“就近采购以降低物流成本”的原则,仍有不少主机厂对一些准时性要求不高的零部件和组件采取非就近供应,通过跨区运输从长三角地区采购,而且诸多头部供应商均在上海有生产布局,干线物流受阻,进一步加深了跨区域采购的难度。
汽车是高度集成化的工业品,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3月底以来,全国多地采取了不同限行措施,减少收费站和服务区,频繁查验通行证、健康码和核酸检测报告等等,这使得有货车滞留在高速下不去,有货车停驶在当地出不来。“原料进不来,成品出不去,工人到岗也没用。”一位企业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海疫情甚至波及到海外车企生产。据媒体报道,三菱汽车在日本的冈崎工厂,本田的铃木工厂也因此分别进行了停产和减产。停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上海的零件供应商正在实行封控管理,导致新车零部件短缺。
而受到疫情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众多车企已经纷纷涨价,疫情影响已经传导到了消费端。在本轮疫情下,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无一幸免。探索,疫情下的动态复工复产
变化从4月中旬开始。上海于4月16日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666家企业在4月18日复工,上海汽车业终于开始回血。而对于车企而言,疫情下的动态复工复产意味着——防疫、生产两手都要抓。
日前,上汽集团旗下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整车、零部件和物流企业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在压力测试前制定了防疫防控、健康筛查、闭环管理、准备保障和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方案,还成立了包括安全、应急、后勤、消杀等在内的8个专业小组,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对生产区域、物料区域、生活区域等消杀,严格进行网格化管理。
4月19日,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内成功下线了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下的首台汽车。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总监陈培锋介绍,目前工厂计划采取单班工作制,如果供应链能保持稳定,产能将逐步爬坡。工厂不仅对近400家的供应商产能、库存、原材料等进行了全面摸底,也将尽可能协助支持供应商尽快复工。
拥有大批汽车整车厂及汽车产业链企业的上海嘉定区则特意为车企制定了复工“一企一方案”,有49家汽车相关企业已启动复工。根据官方披露消息,上汽大众安亭工厂有近4000名员工返厂返岗进行封闭生产,安亭镇经贸办成立了服务上汽大众专班,协助企业按要求落实防疫措施。
同样在19日,备受关注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也正式复工,目前已有约8000名员工到岗。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制造高级总监宋钢介绍,19日上午电池车间和电机车间率先逐步复工,下午开始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启动整车生产,第一天按照正常速度的80%到90%进行生产。接下来,企业会进行产能爬坡,逐步实现单班制满产。“工厂将以封闭管理的模式生产,我们的整车和零部件出口也会逐步恢复。”
目前,特斯拉对到岗的员工实行每天核酸检测,划分了网格化的生产和生活区域。同时,在生产办公区域严格进行消毒,严格做好防疫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在上海汽车业逐渐回血的背后,离不开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支持。近段时间,苏浙皖三省和各重点城市组建工作专班,积极对接上海重点企业提出的配套供应诉求,全力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供应对接,畅通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等跨省市运输,支持重点企业持续生产。比如,江苏泰州支持帮助上汽集团、特斯拉公司在当地的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并办理运输通行证。
物流是供应体系的大动脉,畅通物流血脉同样是汽车业复工复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18日,经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全力协同,长三角重要物资应急保供中转站(浙江—上海)正式投运。这批中转站将推动包括汽车零部件在内的省际重要生产物资进站流通,打通长三角区域货运血脉,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物资跨区域互联。物流畅起来,产业链协同复工“跑起来”,上海汽车业的主机厂将在这样的协作之下迈入平稳的复工复产。
华中一家车企的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武汉发布过复工复产白名单,白名单发布后2周左右,企业基本恢复到了正常的生产状态。”以2020年时的东风本田为例,受到疫情影响,在武汉重点布局的东风本田一度被业内人士认为“丢失了三个月的时间”,但2020年东风本田依旧实现了85万辆的销售数据,同比增长达6%。
有车企高管表示:“汽车作为一个集中生产活动,等恢复之后再加班生产,能够弥补一部分产能。而且,现在一些企业采用封闭生产的办法,也释放了一部分产能。”虽然近期上海汽车产业一度熄火,但快速复工复产,有望最大程度降低疫情所带来的阴影。
撰文 ⎮ 苏梦蕙 庄雯怡
主编 ⎮ 孙臣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