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或许是今年五一小长假太过平淡,喜欢搞事情的特斯拉在休假期间也没闲着,5月4日假期最后一天以中国第二工厂为由头在车企圈子里丢下一颗重磅炸弹,让竞争对手们可以在开工第一天挠挠头,当然,捎带手让媒体人也能冲冲KPI。
从沈阳、青岛、合肥、广州到深圳
第二工厂最终还是在上海
特斯拉在国内建立第二工厂这事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大概是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开始冒头。
只不过,这第二工厂的选址从传闻开始就一直飘忽不定,从东北的沈阳、大连到中部的青岛、合肥以及华南的广州、深圳等都与第二工厂项目传出过“绯闻”,但显然马斯克还是钟情于上海,据悉双方对于第二工厂的选址和细节谈判,也已经展开。
而具体到第二工厂本身,其对特斯拉的必要性其实是不言而喻的。原因也很简单,毕竟特斯拉上海工厂除了满足国内市场Model 3、Model Y每月登顶的新车交付量之外,其余亚洲市场以及远至欧洲市场也需要做到兼顾。因此,2021年全年,上海工厂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就已经达到48.4130万辆,占到了特斯拉全年全球交付量的51.7%,美国本土的弗里蒙特工厂,也算是达到了产能极限。面对火爆的市场需求,这第二工厂此时不建,恐怕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不仅仅是“Ctrl C+V”
不过,对于第二工厂最终实现形式,现在并未有任何结论,但目标以及可选方案是比较清晰的。其中的目标比较清晰,按照从海外得知的信息,特斯拉国内产能最终要增加到每年100万台,当然这100万台并非只专注于国内市场,辐射全球才是最终目标,这种计划也能让上海成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
而实现这种目标,方向暂时有两个,估计马斯克也只有这两种方案可选。其一,在现有工厂基础上完成扩建,增加多条产线以应对增加的产能,但这种方案受制于现有工厂的基础和地块面积,盲目增加尺寸或会打乱上海对其周边地块原有的规划。第二就是在周边另寻宝地,建设全新的工厂,但这种方案也少有弊端,或许要比扩建花费更多时间。
暂时来看,后者应该是特斯拉方面比较倾向的选择,根据特斯拉在 2022 年初发布的环境评估,该公司计划在上海建设“新样板线”,将增加数千名新员工,使上海员工总数达到约 1.9 万人。考虑到特斯拉对于“新”的定义,扩建或许满足不了这种激进的策略,新建或许才是靠谱的方案。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
那为什么还是上海?
对于特斯拉第二工厂还是选择上海这个决定,有人说并不太明智。
从上海从今年3月份因为疫情按下暂停键开始,包括特斯拉、通用以及上汽在内的多家汽车厂商,基本都处在停摆状态,同时从特斯拉供应链工厂位置来看,上海的新能源链条也并不是那么地完整不可替代。如果用国人“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经验来权衡决定,放在另一个城市才是对风险最好的衡量以及对容错率的提升。
但特斯拉和大多数车企选择上海,原因也比较凸显。首先,不可否认上海地方政府在对新能源产业支持上要比其他地区更“财大气粗”一些,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刚刚落地时给出的条件就能可见一斑。而有之前的合作基础,上海能为特斯拉第二工厂给出贷款、政策、土地上的支持,也不是不可能。
其次,特斯拉对于国内生产基地的定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位列世界十大港口的上海港显然对这条需求极为符合,考虑到未来Model 3以及Model Y未来会切换到4680电芯,不管是外采还是本土生产,这种有利的地理位置总是制造业的先决要素。当然,除了电池之外,遍布长三角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完善丰富的陆运体系也能给到特斯拉工厂产能提升最好的支持,100万台车需要的零部件供应,能一口吃下的城市并不多。
写在最后
细细掰扯一下,距离上海超级工厂的开工也就仅仅过去了3年,从第一台本土下线的Model 3到现在也就仅仅是两年的时间,特斯拉的这种大步向前完全可以用相当夸张来形容和修饰,第二工厂的落地或许会让这种夸张再上一个台阶。对此,我们自主品牌的纯电产品显然也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加把劲,不然,这第三工厂,就要被马斯克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