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恒大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版图可以发现,从动力电池到整车研发生产再到销售渠道,恒大已经铺就一条相对完善的产业链。
广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乘用车经销商集团,业务范围遍布全球多个国家。
在入股NEVS之后,恒大获得了NEVS在全球超过500人的技术团队,有了规模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条件。
![]()
卡耐新能源主要从事三元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其量产的电芯能量密度最高可达250Wh/kg,上汽通用五菱、江铃新能源、江铃股份、蔚来汽车均是其客户。
而柯尼赛格的超跑价格不菲,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一台。
可见,恒大不仅拥有研发、生产、销售等一条龙的软硬件,而且产品从低端到高端均具备研发条件。
恒大造车是认真的,但汽车量产并非易事。
与柯尼塞格的结盟能否稳固和有效,也有待时间验证。
恒大绘制的汽车蓝图很宏伟:未来10年在中国华东、华西、华南、华北以及华中地区建设5大研发生产基地,10年后年产能达到500万辆。
![]()
这一幕,与同样从房地产跨界而来的宝能的汽车王国有些相似。
根据公开信息,宝能在杭州、昆明、广州和西安四地布局的新能源车基地,规划总产能超过了230万辆。
另一边,蔚来、小鹏、威马、前途、新特等造车新势力已经拿出了实实在在的产品,进入批量交付环节。
可以说,和蔚来、小鹏们频频传出在资金紧张相比,恒大造车唯一不缺的就是钱。这也是为什么其他新势力要用两三年才能构筑的宏伟事业蓝图,许老板几个月就完成了。
不过截止到目前为止,恒大造车依然停留在“资本运作”阶段。接下来还有团队搭建、技术开发、车型设计、渠道建设、产品上市与交付,等等。
考验,才刚刚开始。
商机稍纵即逝,抢占先机最为可贵。而已经错过新能源汽车发展第一个风口的恒大,能不能继续用钱完成造车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