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挣脱困境和阻力,往往意味着原有体制一次次的进化和创新,就像当下处于新能源行业暴风成长中的传统车企,还未开始转型的屈指可数,已经踏入赛道的正在积极摸索新规则、新玩法下该如何实现超车,比如广汽旗下的埃安。
融资25.66亿,企业活力进一步焕发
此前,广汽集团发布了旗下新能源品牌埃安的混改进程。根据公告显示,广汽埃安已经完成了25.66亿的融资,除了公司员工的股权激励,广汽埃安还引进了三家新的战略投资者,分别是诚通集团、南网动能、广州爱安。在本次增资扩股后,广汽集团通过直接或间接共持股广汽埃安93.45%,仍为广汽埃安控股股东;广汽埃安员工和广汽研究院科技人员持股约4.55%;3家战略投资者合计持股为2%。
![]()
从去年8月正式官宣混改后,广汽埃安的动作就十分迅速,包括第一阶段的企业资产重组以及第二阶段的员工持股和引入战投已经开始逐步落地,下一步就是埃安进入资本市场,也就是剑指IPO。实际上,不同于此前的国企混改,在埃安的这场混改中,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
以往国企或者说传统企业的混改中,员工股权激励更像是企业主导的一场口号游戏,最终落实到什么地步鲜有披露,而在广汽埃安的本轮公告中,除了引进的三家战略投资,员工所持股比以及所属单位皆一同放在了文件中。来自广汽埃安的679名员工和广汽研究院的115名技术人员,共计出资接近18亿元,充分体现了其积极性,也展现了其内部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其中来自广汽研究院的技术人员的支持更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品牌的技术实力,不容小觑。
![]()
试想,若是在技术上没有两把刷子,这一百多名来自研究院的员工又怎会自掏腰包。这就好比曾经中国的土地模式,从集体承包到家庭承包,走在最前列的群众是看到了这一政策的益处,成为率先致富的一批人。
的确,作为已经深耕新能源赛道多年的品牌,广汽集团的技术储备在行业也算是名列前茅,仅去年一年,品牌就发布了三元锂弹匣安全电池技术、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超倍速电池技术,以及续航超过1000公里续航的海绵硅负极片技术,屡次刷新行业认知。
![]()
而在销量上,近几年的广汽埃安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实力,从最近三年的年销量来看,广汽埃安分别是4.2万辆、6万辆和12万辆,同比增长趋势不断扩大。其中12万辆的年销量更是力压“蔚小理”三家成绩的总和,成为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的佼佼者。另外,在2021年春节时,埃安更是通过十五天时间迅速提升产能,实现翻番,达到年产20万辆,进一步保障后续的增长。
着手IPO,埃安的焕新由内而外
混是手段,改才是目的,广汽埃安以及国企混改政策发布以来多家践行的车企皆是如此,混改带来的是国企全新的生命力,新旧机制的交替,可以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帮企业转换经营思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更多市场因素的加入,能够助力企业突破原来的束缚,更自由的放开手脚大胆干。
而除了更多元的企业机制,广汽埃安的增资扩股也是为给自己寻找更多的伙伴。比如本次新增的三位股东,一个是央企资本,一个是能源企业,还有一个是本地的优势企业,为广汽埃安带来的不仅是在资本市场的驱动力,还有后续品牌在换电、充电等补能领域布局的助力。
![]()
按照广汽埃安的计划,完成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后,将开始陆续着手第三阶段的规划:择机进入资本市场,也就是开始专注于IPO上市计划。除了我们前文提到的完善企业机制、焕发员工活力等目的,在资本市场即将开展的运作同样是埃安混改的目的之一,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
对于目前年销量已经实现10万+、成功超越“蔚小理”三家之和的埃安来说,面临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尽管销量实现大比分的反超,但在市值上却远不及新势力车企,纯粹只单靠买车的玩法,其模式还是只停留在了传统燃油车时代。但在目前“新四化”浪潮下,包括埃安在内的传统车企转型后的新能源品牌已经在这条赛道上产生了大笔的投入,尽管销量如埃安,在后期持续的发展中还是会受到老旧模式所带来的局限性,其中资金算是一个。
![]()
通过混改达到IPO目的,这在传统汽车品牌里并不是没有先例,但此前走这条路的车企大多都是走投无路,或身处囹圄,但广汽埃安不同的是,目前销量正在稳步增长的它,更像是寻求自我“革命”,积极参与这场竞争逐渐加剧的新能源争斗,由内而外的释放企业的活力,为埃安以及广汽集团寻找更多的增长点。
写在最后: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顺利完成,埃安不仅拥有了更广的“朋友圈”,资本实力得到充实,员工活力也得到激发,混改也为品牌带来更多的市场动力,这都为其接下来第三阶段的IPO奠定了一个更牢固的基础。技术上拥有领先实力,产能上也不断提升,销量更是连年增长,这样一个在新能源行业飞速成长的大风中表现强劲的埃安,在上市后的表现也是更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