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车普遍涨价的消息相信已经被绝大多数人熟知了,目前来看,这次涨价潮受到影响最大的却是A00级和A0级产品。
除去价格的上调以外,这部分市场还伴随着更深层次的波动,从最早的欧拉官方停止接单,再到长安的奔奔e-star到吉利几何的功夫牛等车型无法按时交付,甚至遭遇用户维权。可以说,A00-A0级车型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也不为过。
从市场上看,售价10万元以下的A00-A0级新能源车型一直是国内新能源市场销量的绝对主力,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A00和A0级纯电轿车的销量约为130万辆,在整体新能源车销量中占比约40%,其中个别月份销量占比甚至接近50%,也就是说,整个国内新能源市场中的半壁江山,都是售价低廉的小型电动车。
小型电动车之所以受到市场的欢迎,背后自然是用户的需求所致,相比同价位燃油车,更低的购买成本和出行成本、停车更加方便等优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由于补贴政策周期较长,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较快,让A00和A0级小车也能够实现300公里的行驶里程,达到补贴门槛,赶上了政策补贴的东风,对于市场的促进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不过,随着今年政策补贴的正式退坡,今年年初小型电动车市场已经受到了一波冲击,而近期随着芯片和电池的涨价浪潮,带来了新能源造车成本的直线上升,双重压力之下,对于小型电动车市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那么话说回来,提到缺芯和疫情以及材料涨价,似乎都已经持续了有段时间了,但为何之前没见到市场有这么大反应呢?
这背后,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汽车行业缺芯这件事已经快成老生常谈了,起初是源自日本瑞萨芯片工厂起火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来逐渐演变成供应商炒作等商业行为。 而如今新一轮的芯片短缺,主要源于用来直接或间接制作芯片的半导体材料出现了供不应求,诸如硅片、电子气体、光刻胶等材料,其中还叠加了俄乌战争影响,乌克兰是电子特气的主要供应国,所以整个半导体行业卡脖子现象严重,另外,受疫情影响,部分东南亚等地的芯片厂产能也出现了下滑。
根据央视财经的报道,此前一年里,汽车和芯片价格出现了全线上涨,一块原价仅为20元左右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核心芯片,最新报价2800元且不含税,其他汽车芯片的价格也都在上涨,涨幅小的也有几倍。
除了芯片问题外,动力电池的涨价潮,已经成为推动新能源车生产成本上升的又一个直接因素。
近一年,动力电池原材料镍、锰、钴、锂等有价金属价格快速攀升,尤其是用于电池正极材料的碳酸锂涨幅最甚,几乎一天一个价。
对于车价的影响来看,一台拥有60-70kWh电量的三元锂电池新能源车,碳酸锂每上涨10万元,电池成本增加约4000元,而如今碳酸锂价格已经从早前两三年的每吨3万元上涨了如今的每吨大约70万元。这还不包括同样镍等其他暴涨的原材料。
有车企高管估算,最近这波电池涨价幅度超出很多人预期,30多度电池的采购成本从原来2万内,升到接近4万元,涨了近一倍,而60度电池、续航四五百公里的主流电动车,电池成本增加了3万~4万,可见,成本提升幅度还是很明显的。
此前欧拉品牌CEO董玉东曾表示: “电池涨价和补贴退坡已经带来超7000元的成本空缺,再加上单个碳积分的价格从2000多元暴跌至几百元,照这个卖法,一辆车要亏损1.7万元。”
对于售价并不高的小型电动车市场,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可能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里难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