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车涨价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儿。昨日(3月15日),特斯拉宣布针对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长续航、高性能版再度涨价,最高涨幅2万元。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特斯拉两度涨价,确实让人有些惊讶。
![]()
随后,比亚迪也紧跟特斯拉步伐,在昨日晚间官宣上调旗下车型指导价格,最高上涨6千元。这也是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比亚迪第二次官宣涨价了。
二度调价,最高涨6千元
其实关注比亚迪的消费者就知道,早在今年1月底,比亚迪对外表示,将针对将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进行价格调整,最高上调7千元,且调整后价格于今年2月1日起正式生效。
![]()
如今,在不到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比亚迪再度官宣涨价:受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影响,比亚迪将对王朝网、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价格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3000-6000元不等,详情咨询当地经销商。本次价格调整将于3月16日正式生效。
供应链压力是主因
对于新能源汽车涨价,厂家们也直接道出了“苦衷”: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确,从去年开始,很多车企就因为新能源补贴退坡、芯片上涨、电池原材料上涨等供应链原因,纷纷开始提升车价来转移部分成本。
![]()
一方面,受疫情影响,芯片短缺问题一直存在。以博世的芯片为例,作为ESP等汽车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博世也明确表示,2022年芯片的供应仍然十分紧张,肯定无法满足主机厂的所有需求。再加上全球都有一定的通胀,原材料价格大大增长,芯片价格也大幅增长,不直接导致车企成本急剧增加。
![]()
另一方面,电池等上游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产业链的压力自然流向了下游企业。以动力电池为例,除了镍、钴等原材料上涨导致成本费上升外,碳酸锂的价格也是一顿猛涨。据悉。截止3月7日,上游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已经涨至50万元/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达到47万元/吨。今年以来,它们的涨幅就高达近80%。同时,锂电四大材料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
调价但市场需求依旧强劲
![]()
仔细盘点一下,其实不止比亚迪与特斯拉,诸多品牌也先后针对旗下车型有针对性进行了价格调整。特斯拉就不用圈哥多说了,我们来看看中国品牌。去年年底以来,哪吒、零跑、极星、飞凡等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相继涨价。春节后,欧拉品牌调整了欧拉好猫系列补贴售价,最高上调1.8万元。上汽荣威针对旗下Ei5等车型涨价2000元。同时,威马汽车部分车型售价的调整幅度也在3000-4000元。
![]()
即便车企们先后宣布涨价,但新能源车型的市场需求依旧很强劲。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27.3万辆,同比增长180.9%,今年前2个月,累计销量62.4万辆,同比增长153.2%。以2月宣布涨价的比亚迪为例,其新能源销售达87473辆,同比增长764.1%,稳居国内新能源销冠位置。当然,对于比亚迪销量的大涨,离不开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和e平台3.0等核心技术加持。
![]()
最后,继今年2月官宣涨价之后,比亚迪如今再度官宣涨价,这样的频率似乎快了一些,尤其是二次调价中间缺乏一定的缓冲时间,对消费者来说还是有点不友好。不过,近期原材料价格确实上涨很快,导致企业供应链压力剧增,比亚迪再次调价也可以理解。比亚迪敢于再次调价背后,更多的还是技术壁垒加持下,终端需求强劲带来的底气。最后,大家怎么看待比亚迪再度官宣涨价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