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企一边遭遇产能过剩,一边又在疯狂扩张,为什么现实可以这么魔幻?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共销售乘用车2145.6万辆,同比增长6.6%,终于结束了连续3年的负增长。
![一边产能过剩,一边疯狂扩张,国内车企在“卷”什么?]()
不过大家先别急着高兴,虽然国内汽车市场整体的大环境趋势向好,但对于很大一部分的弱势车企来说,日子并不好过,严重过剩的产能利用率,就是最好的体现:
同样根据乘联会的统计,截止2021年底,国内有销量统计车企共有86家,而它们总共的产能合计4089万辆,这样一算下来,国内所有车企的产能利用率只有52.47%。虽然比起去年的48.45%提高了4%,但还是处于严重过剩的区间。而且,在这86家车企中,还有约385万辆产能处于完全闲置状态,门口的狗尾巴草都长2米高了。
![一边产能过剩,一边疯狂扩张,国内车企在“卷”什么?]()
从乘联会给出的这个分布表中就能很方便看清问题:
销量大于60万辆的16家企业跟销量在20至60万辆的6家企业加起来,合计销量1906.61万,占了86家企业总销售量的88%;合计产能2499.4万,占总产能的25.7%,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6.2%,算是处在一个合理区间。
但在另一个极端,销量小于1万辆的车企还有29家,这些企业的产能占了总数的13%,而销量只占总数的0.46%,算下来,平均产能利用率只有2.02%。小编在这里可以很笃定地说,如果国内汽车制造业不能迎来根本性的改变,那这类企业对于产能过剩的现状根本无能为力。
![一边产能过剩,一边疯狂扩张,国内车企在“卷”什么?]()
不知道大家看出问题没有?
销量排在前列的25%车企,占了总销售量的88%,二八定律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以不久前刚被东风本田回购的神龙二厂为例,曾何几时,神龙汽车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并称为国内三大合资巨头。最高光的时候,2015年,神龙凭借旗下的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以71万辆的成绩达到销量顶峰。给大家一个参考,连续7年销量突破100万的东风日产,在销量上已经力压南北两田,稳坐日系合资品牌首座。
![一边产能过剩,一边疯狂扩张,国内车企在“卷”什么?]()
都说黄昏见证虔诚的信徒,凭借东风雪铁龙凡尔赛C5X的热销,2021年的神龙全年销量同比上升100.07%,顺利突破10万大关,沉寂已久的法系品牌仿佛终于顿悟了一样,慢慢有了抬头的迹象。
那问题来了,既然这样,神龙为什么还要卖厂呢?
在出手二厂之前,神龙同时坐拥三座工厂。但实际上,除了位于武汉珠山湖大道的三厂还在承担生产任务,一二厂自2019年起已经搬空,疫情过后,神龙一厂更是被武汉经开区政府收储,改做商业用地。
![一边产能过剩,一边疯狂扩张,国内车企在“卷”什么?]()
关键还是产能利用率这个最“致命”的指标。根据东风集团的官方资料显示,神龙二厂的年产能为15万辆,最大产能可超过20万辆,虽然但是,2021年整个神龙的销量才刚破10万大关,仅靠一个三厂甚至还有不少闲置。
那作为1/16的头部车企,东风本田这边又是什么情况呢?2021年,东风本田产销双双突破70万辆大关,累计产量为76.41万辆,终端销量达到76.18万辆,可以说是卖到手软,根本做不过来。
![一边产能过剩,一边疯狂扩张,国内车企在“卷”什么?]()
而在产能方面,东风本田目前也跟神龙一样,只有三座工厂:一厂、二厂自2004年陆续建成投产,合计年产能51.2万辆;第三工厂从2019年4月开始正式投产,年产能12万辆,在换人不停机在状态下最高能达24万辆。这样满打满算下来,东风本田的产能利用率突破了100%,达101.3%。
![一边产能过剩,一边疯狂扩张,国内车企在“卷”什么?]()
但是,对于东风本田来说,2022年却是全新产品扎堆上市的一年,像思域混动版、全新XR-V、全新CR-V等8款新车都会在年内上市,同时本田在国内的电动化战略也在持续加快,本田中国本部长井上胜史更是直言,“如果不能在中国市场赢得电动化竞争,就将被全世界淘汰。”
除了东风本田,产能利用率超过100%的还有7家: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天津一汽丰田、四川一汽丰田、华晨宝马、北京奔驰、东风日产。
![一边产能过剩,一边疯狂扩张,国内车企在“卷”什么?]()
对于这些头部车企来说,燃油车产能已经不够用,再加上还有开拓新能源市场的需求,所以也就有了“冰火两重天”的魔幻现象。
值得警惕的是,在造车新势力圈子,头部车企“疯狂”圈地造厂扩充产能的事,在近年也是时有发生:
去年暴雷的恒大汽车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按照恒大汽车的规划,在2025年前总产量达到100万辆/年,2035年前总产能达到500万辆/年,好家伙,这样的产能不仅直接超过了特斯拉,更是诠释了什么叫“有钱任性”。
![一边产能过剩,一边疯狂扩张,国内车企在“卷”什么?]()
但问题就在于,中国市场再大,也轮不到几百家车企一起分蛋糕。没有核心技术积淀的车企,凭什么觉得圈地造厂、堆高市价就能成功?
写在最后
市场的优胜劣汰永远是公平的,而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活动,才是合理的:
像东风本田向神龙买厂这种行为,就有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助力现阶段最重要的行业格局改变;但像一台量产车都没造出来的PPT新势力,真的需要地方政府这些项目做好科学管理,遏制低端产能重复建设带来的社会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