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百度宣布,旗下智能汽车品牌集度已完成近4亿美元的A轮融资,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将于今年4月在北京车展发布,量产车型将于2023年上市。新一轮融资的顺利完成,有助于集度在汽车机器人研发与量产进程上按下加速键。
![]()
2021年1月,百度宣布造车,组建智能汽车公司。3月,集度获得了超3亿美元的启动资金,时隔10个月,集度再次获得新一轮融资。公告称,本轮融资由百度和战略合作伙伴吉利共同增持,融资完成后,集度将持续加快研发与量产进程。
据了解,集度凭借首创的软件集成模拟样车SIMUCar(Software Integration Mule Car)研发模式,实现了软硬件并行的多线程高效开发。目前,集度自研的电子电气架构JET1.0,以及SOA、自动驾驶系统、核心算力平台、相关传感器正在向量产状态进一步迭代。
与主机厂联手造车已不是百度的“第一次”。去年6月,百度Apollo与ARCFOX极狐就共同落地了1000台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价格为48万元,成为价格较便宜的L4级自动驾驶量产车。而更早些时候,百度就试水了“无人共享出租车”,成为中国首个面向公众商业运营的Robotaxi。
近年来,科技企业加入“造车大军”不再是新鲜事儿,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高速发展的“新赛道”,越来越多的上下游出现融合现象。除百度和吉利组建合资公司外,阿里与上汽也联合打造了智己汽车,华为分别与北汽、长安、广汽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出HI(Huawei Inside模式)车型。小米自去年3月宣布造车以来,动作频频。围绕电池、自动驾驶技术、汽车芯片等汽车制造的核心环节展开投资,包括黑芝麻智能、云途半导体、中航锂电、奥易克斯等都囊括其中,造车体系初步成型。
![]()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被定义为“大号的移动手机”,汽车企业与科技企业均在抢占这一新赛道。汽车企业声称转型科技出行公司,科技企业则用实际行动来表明“大蛋糕”诱惑力的确很大。
以坚持宣称不造车的华为为例,自去年上海车展前,与北汽联合推出首款高度智能化新车ARCFOX极狐αS华为HI版后,在汽车圈动作不断。先是推出赛力斯华为智选SF5进入华为门下渠道销售;之后又在内部定下了今年销售30万辆的销售目标。去年6月,华为公布了鸿蒙系统HarmonyOS,并围绕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出行、运动健康、影音娱乐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而搭载鸿蒙系统的北京汽车魔方正式亮相,紧接着,聚合了长安汽车、华为和宁德时代的阿维塔也宣布品牌全球首发,首款情感智能电动汽车阿维塔11将于今年二季度正式上市。去年12月23日,华为再次推出“最后一弹”,搭载最新鸿蒙生态座舱高端的AITO品牌亮相,华为深度赋能的首款中型豪华SUV问界M5问世。
目前,华为在汽车方面的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在智能电动方面,已与5家车企合作量产车,与15家车企达成定点合作。有观点认为,全球掀起的“新能源车革命”,未来将不断蚕食传统的汽车企业。试图深入汽车“灵魂”的华为,亲自下场造车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