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造车,成为了当下企业寻求破局时不约而同的手段。
近日,日本佳能宣布开拓新业务,宣称将运用光学镜头技术制造车用摄像头,应用于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目前已有所进展,与开源自动驾驶公司Tier IV签署合作备忘录,二者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佳能将为该公司生产专用车载摄像头。
![造车这趟浑水,佳能也要来趟一趟?造车真有这么大魅力吗]()
细究之下,Tier IV则是鸿海集团MIH电动汽车联盟的成员,早在2019年就获得了9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该公司计划于2022年推出自家的L4级自动驾驶系统。很显然,在数码相机行业的不景气之下,佳能也必须另谋出路,寻求新的生存机会。
事实上,在过去的2021年,已经有了小米、百度、360等巨头官宣造车,轻橙时代、自游家等新造车品牌也陆续有所成果。
为什么都看中了造车?
跨界企业之所以看中造车,很显然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新能源时代到来了。
在以往,内燃机、变速箱就足以无限拔高造车难度,看看曾经称霸自主品牌发动机舱的三菱4G系列发动机就知道了,毕竟外国企业发展的脚步更早,太多的技术专利掌握在他们手中,作为后来者的我们很难去追赶。
在新能源车时代,三电系统固然也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但专利这块的限制就少了很多,实打实的弯道超车机会来了。
![造车这趟浑水,佳能也要来趟一趟?造车真有这么大魅力吗]()
而且对于跨界造车的企业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将车完整地造出来,很多企业只需要专精一方即可。比如此次佳能宣布的运用光学镜头技术制造车用摄像头,应用于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此前以安全著称的黑莓手机,便是以黑莓QNX,针对操作系统、管理程序工具等进行高级别的功能安全认证,并且为车企提供自动驾驶互联汽车专属软件平台和服务。
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从某个细分角度切入,再慢慢渗透到更高级、更具体的部分,便是这些跨界企业的内心“小算盘”。上面提到的黑莓QNX,效果非常显著,福特SYNC 3的操作系统已经采用黑莓QNX操作系统,整体界面和操作体验都有了不小的提升,不仅运行速度更快,而且更加安全可靠。
再比如百度的自动驾驶平台Apollo,国内有不少车企都有应用,它的基础操作系统也是黑莓提供的。
想要当躯体,难防丢灵魂
尽管已经有包括华为、悠跑科技等这类为车企包揽智能化软硬件系统方案,打算直接帮车企”造好底盘”的新势力们在吆喝,然而当下传统车企在与这些跨界选手合作时,往往显得非常克制。
在曾经一段时间里,业内将这种模式称为“华为模式”,即如果客户有一定整车设计能力,就卖底盘给他们,帮助后者加快整车设计进度;如果客户没有设计和制造能力,就会基于滑板底盘,提供整个汽车的设计和制造,客户要做的就只剩下品牌、销售和运营。
![造车这趟浑水,佳能也要来趟一趟?造车真有这么大魅力吗]()
可惜没人是“傻子”,面对这些带着微笑,高喊“帮助车企造好车”的企业,传统车企着实不想因小失大,丢了灵魂。毕竟有着一边高喊“绝不造车”、一边下场开启造车的华为在前,传统车企必然不愿意将自身命脉交到它们手上。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对此曾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这就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
话糙理不糙,即便如蔚来李斌,口头上喊着车的角色是“地基”,真正的竞争力是包括了数字化体验、用户服务、社区、生活方式等在内的综合体验,但也很快建设工厂,多留条路。
文末
目前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窗口期已经悄然逝去,后来者造车的门槛已经被架得很高了,在市场由增量转向存量的节骨眼上,新能源汽车的羹是越来越难分了,往供应商、软件系统等层面突破或许将是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