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达,从一款车型到一个品牌,一汽大众的“廉价车”梦想终于实现,只是从PPT看,它又没有想象中那么的Low。
26日,在沃尔夫斯堡的新闻发布会上,大众正式推出了全新品牌“JETTA”(中文名为捷达),将由一汽大众导入,定位低于奥迪和大众品牌,这些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可意外的是,这个国人家喻户晓的名字正是被纳入了大众集团的子品牌,这意味以后不仅国内有捷达品牌,其他国家也有机会可以享受到,而且在国内,设计由德方主导,一汽大众只负责生产和销售(潜台词:我们玩的可不是中国特供)。
![]()
老外玩(hu)起(you)品牌调性也是相当溜的,海外发布、合资企业引入国内,逼格瞬间被提升了不少。但无论形式如何,捷达品牌日后主打低端市场的宿命已成事实,大众对此也是直言不讳,目标直指7——12万元价格区间,并意在完成集团整体产品矩阵的下探。
先别忙着吐槽简配、阉割和品质,在看完几个核心信息点之后,车载君觉得捷达很可能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廉价”。
为什么要做“捷达”品牌?在车载君理解,根本的原因是发展遇到瓶颈。2018年,整个大众集团在国内的销量达400万辆,同比2017年仅增长1%,两家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为17.6%,在车市整体遇冷、自身基数庞大、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大众在国内的发展空间已经受到限制,品牌向上或向下已经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
对于向上来说,大众最近几年一直在做努力,从辉腾、途锐到辉昂,效果并不理想,再加上集团旗下本身又有豪华品牌奥迪,从品牌力和市场份额提升的角度来说,短时间内,大众很难真正向上攻入高端的豪车市场。
另一边,2018年中国品牌、日系和韩系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2.1%、18.8%和5.0%,份额相当可观,同时,MQB模块化平台也能让大众现有的技术迅速得到繁衍,并对成本进行有效把控,利用“捷达”这个在国内颇有影响力的名字,向下开疆扩土是水到渠成的。
![]()
并且对于中低端市场来说,构建“捷达”这个全新品牌也能比历史底蕴悠久的斯柯达更放得开,没必要再为了考虑品牌价值畏手畏脚,毕竟斯柯达的定位是源于大众,高于大众,作为全球品牌,斯柯达的市场也不仅限于国内,所以让斯柯达下沉是不合适的。同理,这可能也是没有引入西雅特的原因。
另外,在放弃10万元以下的市场之后,大众也能集中精力去深耕中高端市场,沉淀品牌力,为向上进口做准备。
简单理解,捷达、大众和奥迪的关系类似通用家的雪佛兰、别克和凯迪拉克,但对于捷达来说,薄弱的品牌底蕴反而能突破束缚。即:“我就是卖的便宜,我也有大众的技术,而且我还出生于德国总部,你能把我怎么样?”
![]()
随着“捷达”的引入,南北两家大众经营的品牌数量也再一次平等了,看来大众不仅懂国人的需求,还理解了中华文化里的中和之道。
落地到产品,通过官方讲述来看,“捷达”品牌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廉价,今年会推出三款车型,包括2款SUV和1款轿车,其中,A+级SUV和西雅特的Ateca有很大渊源,可以看作是的途岳和柯珞克的姐妹车,轿车则很可能是更换logo的新捷达。
![]()
同时,一汽大众的相关人员还表示:两款SUV都将采用MQB平台打造,搭载EA211系列发动机,未来“捷达”品牌也都将标配至少8英寸的屏幕,并支持苹果Carplay手机映射功能。由此来看,大众对于新捷达的技术提供并不算抠门儿。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捷达在品牌力方面是否有优势存在未知,“捷达”品牌将独立建设经销商渠道,2019年的目标是200家经销商展厅,整个品牌和大众剥离的比较清楚;另一方面,主要竞争对手,中国品牌们正在不断飞速前进,产品力不容小视,如果“捷达”品牌表现的过于吝啬,很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
![]()
不过也别抱有太大期望,根据最近南北大众推出的新车来说,车载君认为:干式双离合变速器、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及无钥匙进入等应该已算高端配置,更暖心的电动真皮座椅、电动尾门等也不是随便就能拥有的。
据悉,“捷达”品牌的首款SUV有可能于4月在上海车展亮相,是神是魔终将揭晓,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比于官方定义的乐观、自信、真诚、直接、亲和的品牌个性,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博世强调的“进一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更能直接阐述成立“捷达”品牌的意义。
![]()
而1991年在长春下线的捷达车,已经在国内销售了400万辆,它是一辆车,是一种情结,更是国内特有的汽车文化之一,想放低身段“挣钱”,又不愿拖累大众的品牌力,启用有强大号召力的“捷达”二字也算合理。只是希望大众,能多为这个国人家喻户晓的名字多输出些文化和情感,商业气息太重不一定是好事。
最后,你认为“捷达”能否成功登陆中国品牌把守的大门?没有了VW车标的大众,可别整出来一个小众的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