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双车策略取得成功后,国内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开始跟进,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两家合资企业在很多车型上都推出了基于相同平台、相同三大件的“孪生”产品,比如缤智和XR-V、雅阁和INSPIRE、冠道和UR-V。
![]()
不过,虽然上述提到的几组“孪生车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其各自的市场境遇却还是存在些许差别。例如我们天要拉出来说的UR-V和冠道,冠道与UR-V本质上是同一款车型,底盘设定及动力系统包括内饰都完全一样,不同的是车型外观的小改动以及售价上的微小差距。
然而,UR-V自上市起至今,月销量平均在3400台,冠道则几乎稳定在7000~9000台之间,两者之间的市场表现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产品力相差无几 细节决定成败-
要说两台车有什么不一样,首先从颜值上来看,实际上大部分人认为UR-V的前脸不如冠道好看,冠道的大镀铬式前脸和本田旗下的其它车型,比如雅阁、思域是一致的,而UR-V的这个前脸设计比较激进,或许是本田希望做出“行政版”和“运动版”的差异化设计,但却忘了思铂睿的教训,无论思铂睿的外形如何标榜运动,配置也比雅阁略高,但关注度却始终很低。有人说是思铂睿的定价不太合理,但实际上即便是终端提车价比雅阁更低,却依旧抵挡不了大众审美对小众车型的无视。
![]()
从内饰上看,冠道和UR-V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毕竟都是基于同一设计语言而来,在设计上只有些细节差异,UR-V看起来更简洁一些,而冠道则看起来更有科技感。所以,综合来看,冠道和UR-V在整体产品层面其实不存在决定性差距,只能说冠道无论在外观还是内饰上都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而已。
所以,价格就成为了冠道和UR-V最关键的区别,UR-V 24.68万元起步价比冠道更高,并且这个价格与冠道中高配车型差不多,也就是说UR-V的入门配置更高。换句话说,UR-V的门槛变高了。
![]()
如果UR-V在不变动太多配置的情况下把价格拉低,又完全无法体现两台车的差异化,也许消费者在选择困难的情况下会直接放弃选择而转投其他品牌,这一点当然也是UR-V最大的尴尬所在。
另外,UR-V与CR-V同属东本,不同于冠道的孤军奋战,东本在营销方面会偏向于15~25万市场的CR-V,UR-V的营销就无法避免的有些暗淡,毕竟自家还有紧凑型SUV这一相对更为主流的市场。相比之下,冠道在营销上就显得更有优势,广本除了冠道就是缤智,两台车营销上互不干扰。
此外,虽然UR-V的起步配置更高,但可选车型却少于冠道,1.5T产品只有两款车型可以选择,2.0T产品只有3款车型供选择。相比之下冠道的细分化市场做的更好,1.5T产品有四款车型,方便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选择。相同的产品力,冠道更容易选取到合适的车型。
-冠道是落到实处的便宜-
前文中我们说到UR-V的门槛更高,但配置也更高,咱们具体来看看有哪些差别。
冠道1.5T车型起步价22万,而UR-V起步价则是24.68万,这意味着冠道要比UR-V更具性价比,2万块的差距足以让愈发成熟的消费者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
当然,同样是入门车型,冠道虽然便宜了2万块,但也缺少了倒车影像、真皮座椅、车前雾灯、主动降噪等配置,不过这些配置差距在真金白银的2万块面前显然还是有些吸引力不足。
![]()
或者你也可以这么理解,相对于冠道而言,UR-V的定位是略高一些的,尤其是在入门级车型上,冠道不如UR-V配置多,但却给了消费者更有诚意的价格。而在中高配上,两款车在售价相近的情况下,配置也几乎一致,这意味着就低配而言,冠道性价比是更高一些的。而大部分选择冠道或是UR-V的消费者都是冲着超大的空间而去,配置倒成了购车的次要决定因素。
最后,在终端优惠上冠道也有着1.5~2万元的让利空间,UR-V则在1~1.5万之间。此消彼长下,冠道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也难怪可以一骑绝尘的抛下兄弟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