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马自达的淡定自若,与其说它是一出“空城计”,倒不如说是一种身不由己。
如果你有朋友在车企工作,问他2018年车卖得怎么样,要是该企业今年销量下滑,得到的回答一般是“车不好卖,车市寒冬来了”之类,若该企业今年销量增长,得到的回答很有可能是“卖得挺好,未来车市一片光明”。
此时可能回有人站出来反驳一品君,我就有一朋友在车企工作,他们今年销量下滑,却和我说:“今年挺好,车市寒冬是啥?”那您的朋友十有八九是在长安马自达工作的,因为在2018年累计销量下滑超过10%,却依然淡定自若的就是长安马自达了。
![]()
2018年全年,马自达累计销量为272,322台,较去年同期减少12%,其中一汽马自达全年累计销量为108,970台,同比减少12.3%,长安马自达全年累计销量为163,352台,同比减少11.8%,但长安马自达高层淡定表示:“虽然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很严峻,但是我们一点都不惊慌。”
长安马自达为何淡定?
在解释长安马自达为何能够淡定之前,我们先说一个关于马自达的段子:马自达卖民用车赚钱-玩转子发动机-破产-继续卖民用车-继续玩转子发动机-继续破产...无限循环,总之马自达的风格就是,有钱我就浪一波转子,没钱我就造好车。
从这个调侃段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马自达是一个专精于研发的技术宅,但是从马自达玩转子发动机“卖民用车赚钱”的前提上,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像马自达这样一个小众品牌,在全球市场仅占2%的份额,没有庞大销量的支撑,还能够在售卖民用车上实现盈利,必然是通过高单车利润率。
![]()
据悉在2017年,长安马自达净利润为25.36亿元,单车利润在1.3万元左右,高于广汽丰田的1万元,此外长安马自达旗下只有一家2007年建成的南京工厂,最大年产能为22万辆,而长安马自达单月销量基本维持在1.5万辆左右,因此不需要大量向经销商压库存。
另外在2018年的广州车展上,马自达(中国)董事长渡部宣彦表示:“自今年6月份,中国整体车市增速放缓,在其他厂家纷纷打起了降价促销的情况下,马自达将不参与价格战中,希望通过价值营销,让消费者理解我们汽车产品的价值,来确保我们的销量。”可见马自达在终端售价上一直保持坚挺,这也保障了经销商的利润。
经销商没有库存压力,长安马自达与经销商的利润都有保障,外加长安马自达创驰蓝天技术的基本功,长安马自达确实有淡定的资本,在车市寒冬中过着“小资”(小资:小众品牌且不降价)生活。
![]()
“淡定”中的“身不由己”
在车市寒冬下,还能够过上“小资”生活恐怕会让很多车企感到羡慕,但是长安马自达真的是满足于现在“小资”生活的安逸现状吗?如果说马自达是为了追求品质的增长,而放弃销量数据的追求,那同样追求品质提升的丰田、宝马却在2018年实现了销量逆势增长,可见马自达还有需要提升的点。
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无法形成扩张,不是马自达的产品技术实力不足,而是因为马自达没有彻底研究中国用户需求,7座中型SUV马自达CX-8,25.88-33.08万元的售价比同级别标杆汉兰达的起售价还高2万元,性价比上占不到任何优势。
![]()
入门级小型SUV马自达CX-3,本应是销量的担当,但进口身份使其售价区间抬高到14.98-15.98万元,高于同级别的缤智、劲客等主流小型SUV,最终将这一走量市场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
放弃马自达而选择其竞争对手的消费者,大多是在经过一番对比之后,对马自达魂动设计、创驰蓝天技术以及转子发动机的传说表示认可,但一想到日常家用等因素,最终选择了其他品牌。
那么拥有核心技术作为支撑的马自达,在将自己的产品针对中国市场消费习惯进行一轮调整之后,岂不是就能迎来一轮市场销量的扩张吗?
![]()
恐怕马自达的市场调研人员早已明白中国消费者想要什么,但这条路已不属于马自达,竞争对手们早已将迎合中国用户需求这条路占死,马自达若此时磨平自己的个性棱角,说不定会变得不伦不类,还不如继续坚持自己的个性,给广大情怀玩家一个归宿,就像马自达一贯风格:“只生产客户需要的车。”
所以说长安马自达的淡定自若,与其说它是一出空城计,倒不如说是一种身不由己,坚持个性的样子很帅,但马自达也想低头成就辉煌,可惜现实不允许,预计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长安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都是不温不火,没有爆发式增长,但也没有断崖式下滑。
也许在不久之后,在长安马自达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宣布破产、合资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后,会相当珍惜现在的“小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