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东风悦达起亚成立,由中国的东风集团和悦达公司,以及来自韩国的起亚三方组建而成,对应的持股比例为25%、25%和50%,合资年限于2022年9月到期。然而距离最后期限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东风便急切想要从中脱身。12月18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官网显示,上个月挂牌的东风悦达起亚25%股权转让项目已摘牌,转让价格为2.97亿元。
![]()
曾经的东风悦达起亚也是风光过的,曾以国产车的价格,合资车的配置,为韩系车蹚出了一条光明大道。而且东风和悦达两家公司还多次表示过自己又要收购对方股权的想法,但是为什么时至今日,东风却要如此迫不及待的想要从中脱身而出呢?脱身之后的东风集团之后又有什么计划呢?
东风为什么要退出起亚?
从“绝不退出”到“最终妥协”,这之中最终离不开的都是“亏损”二字。
从最初的风光无限到现在的落寞,在这20年的时间里,东风悦达起亚尝尽了酸甜苦辣。而这一切的转折点便发生在2017年,据数据显示,从2017年开始,东风悦达起亚从年销65万辆下滑到24.9万辆,只用了4年时间。
![]()
进入 2021 年,东风悦达起亚的销售情况同样不见好转,1-11月东风悦达起亚销量只有 13.79 万辆。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份,东风悦达起亚累计销量为13.79万台。这意味着,从2017年开始,截止到2021年,东风悦达起亚的销量几乎呈断崖式下跌。
低迷的销量表现,让公司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数据显示,20201年东风悦达起亚营收为219.4亿元,净亏损47.5亿元。东风悦达起亚也从“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
![]()
其次工厂闲置,经销商退网,整体运营大受影响。还有研发投入、渠道建设、品牌升级、新车规划等各方面的部署都备受限制。而此时恰逢汽车行业合资股比政策开放,并且距离三方的合资营业期限仅不到一年时间,东风集团重新调整合资车企的战略投放,砍掉不赚钱的项目,也是情理之中。
而造成东风悦达起亚的现状的原因最要还是因为,起亚的高性价比优势不复存在,已被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抢占了风头。而且起亚汽车随着在国内销量的逐渐下滑,使其在国内的品牌力也得到了降低,在日系车、德系车、美系车和自主车的大力挤压下,韩系车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从高品牌力、高颜值再到高性价比,韩系车的形象已经不再高端。并且,韩系车的更新换代比较慢,无论是什么产品,看得久了也会比较烦,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汽车也是如此。
![]()
失去了东风的悦达起亚将会何去何从?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失去了东风的悦达起亚将从两个方面做出调整。
一方面是品牌的调性,为了扭转主打性价比的标签,未来,起亚将朝着高端化的路线前景。而且起亚将会停售10万元以下的车型,不再走低价竞争的路线,以寻求高质量的发展。并且从明年年末或者2023年年初开始,起亚将每年在中国市场投入一款全新进口电动车,以及会针对现有车型推出混动版,从多渠道强化起亚品牌高端化的定位。
![]()
另一方面是起亚会改变现有的销售模式,重新完善网络布局,按照实际的产品力、经销商的能力、公司的能力去销售。销售模式将重新调整,经销商网络建设上,起亚将把全球起亚的模式搬到中国市场,按照70%的部分参考全球起亚经验,30%结合中国市场环境进行经销商布局。进口车的销售也不仅仅只通过经销商,也会像大众ID.一样从4S店和ID Store进行销售的,不排除通过4S店,代理商、城市店、商圈店的方式去推进。
![]()
结语:未来,起亚将会在中国市场开展混动布局。起亚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在混合动力车HEV、纯电动车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以及燃料电池四大技术领域均有布局的企业之一。资料显示,现代·起亚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2020年位居全球第四,但是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并不强,这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出,起亚的产品和品牌力尚待市场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