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自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
作者系联盟发起人王萌原创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侵权删除
作者:王萌
图片:网络
前言:
买一台二手车,还送免费“杀猪服务”,这怎么回事?且听我慢慢道来!
今年汽车行业有多难干?尤其是二手车行业,可能比你们想象的还要难,虽然说整体“充满希望”,但是分摊到每家公司,其实并不乐观!
不管是外卷,还是内卷,问题日益严重,该来的,还是会来,该走的,早晚要走!
2021年,7月开始,汽车芯片的紧俏把原来“看不上”二手车业务的汽车经销商集团逼上了“绝路”,尤其是上市公司,如果“GMV”下滑太难看,股市损失将超乎想象,然后就是资金链,一系列问题。
所以,BBA领头开始的“原价回购”,“两年车开票价回购”,甚至“落地价回购”的二手车业务开始在不少4S店“大干快上”,毕竟2019-2020年的新车优惠多,目前优惠少,还算有空间,另外厂家补贴、金融、保险、售后一揽子算账也是不亏的!
这方面资源整合,“游击队”的二手车商永远干不过“正规军”的4S店集团。
再加上环保限迁问题,导致大家都集中“争夺”3年6万公里内的二手车,价格岂止是离谱,简直是胡来。
本以为,二手车往年金九银十冲刺的年底,没想到从9月份开始,销售量和价格一路下滑,进入12月都没止住下滑趋势,11月居然比10月还下降了1.5%。
所以各家公司,高价位收来的车,眼看着年底银行贷款要还,员工奖金要发,房屋租金要付,业务关系要打点,都是花钱的地方!
所以逼着销售,赶紧卖车,不卖不行!结果就有了今天这个故事了!
“杀猪合同”的无奈和隐忧!
上面二手车销售合同这张图,也许是虚构的,但是合同看了,基本是真的合同,上面写着“甲方保证车辆无事故、火烧、水泡,并赠送才艺表演一次,过年帮忙杀猪,按倒绝不松手,如果松手,可以原价退车!”
这个合同明显的是“不平等条约”,但是足可见现在的二手车销售为了卖车,什么手段都要上,车不好卖了,客户少了,世道变了!
这份“杀猪合同”如果是真的,我相信这个老板就惨了,销售为了卖车,啥都敢写,您也真敢卖,那最后谁来买单呢?
虽然卖二手车难,实属无奈,但是“饮鸩止渴”有必要么?
这背后,有太多要说的了!
“蒙着收忽悠卖”的合同问题!
传统二手车商家怎么收车?您见过么?有的说,简单敲敲打打,十分钟搞定,那是有经验的老师傅,在化油器年代还好!
现如今电子设备、复杂系统、精修工艺、数据记录等等,老师傅少了,很多“半吊子”入行,还是蒙着收,大不了忽悠卖,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B品牌4S店,卖一台官方认证二手车,4S店记录完好,检测师马虎,二手车经理糊弄,根本没有按照流程仔细检查,也没有复查保险记录等一系列工作,用户4月买的车,5月之前的保险记录出现“前嘴一套和前纵梁更换”,用户11月续保险,查出来了!
结果呢,这车明显的“故意欺诈”,退一赔三概率很高,用户找到我,都是业内的人,最终帮着调解,店里原价回购,20万买的二手车,白开半年多,这损失最终店里“猫盖屎”,找别的车背利润,最大损失的还是投资人。
如果客户执拗,律师厉害,胖哥装傻,我相信这台车,即使不退一赔三,这家店和这个品牌二手车也得“满城风雨进行危机公关”。
别说传统二手车“夫妻老婆店”,很多正规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厂家官方认证二手车的合同都不统一、不规范、不专业,很多明显“不平等条款”最终还是会导致企业巨大损失!
“顾头不顾腚”的管理问题!
二手车,不是卖完了就卖完了,很多后续的承诺和跟进都影响到客户满意甚至风险问题,合同本身就“问题多”,如果管理跟不上问题就更多。
老板让卖车,集团定KPI,都是数量导向,而忽略了质量管理,再加上细节问题,那卖车越多,隐患越大。
A品牌4S店卖了一台二手车,销售正好要离职,合同附加备注写着“承诺此车无任何事故、无任何瑕疵、无任何纠纷”,结果公司从上到下合同签署没有一个人有异议!
一年后,用户找来了,说这台车,曾经换过前保险杠,找出了当时保险记录在非4S店维修厂的记录,还找到了原车主证明,直接带着律师来的!
店总当时就蒙圈了,他接手的时候,没有人说啊?这可咋整呢?
还好,胖哥有经验,找了高手和关键证据,用户从第一次退一赔三的要求,第二次要求不加钱置换新车、第三次要求免费退车、第四次最终接受了一定的售后服务补偿。
真心说实话,这件事特别折腾,来来回回电话都几十个,劳心费力,那一个月这家店店总基本上“老一年”,就是因为销售卖车“我行我素”!
“大差也不差”的思维问题!
我相信上面这张图很多二手车同行看过,也和我要过,差不多有1万张了吧,但是说实话,有几个兄弟们真正的好好研究看了看其中的细节呢?
二手车商兄弟们、经销商集团朋友们,遇到二手车问题往往都是“亡羊补牢”的思维,用行话说,大差不差先干起来再说!
这些年,写了不少东西,看过不少企业,走过不少城市,其实二手车这个领域都是“聪明人”,从大到融资几十亿的电商,小到三五个车位的伙计,知易行难这件事大家都在走。
以前,利润差大,竞争少,信息不透明,法律法规不完善,用户维权意识弱,如今,全变了,所以我们的二手车行业需要更多细节把握,需要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大差不差的方法,从老板的思维就要转变了!
以前汽车行业更多的是“资源思维”,以后,尤其二手车,需要的是“运营思维”!老板们得真的上心了!
“有人手缺人才”的机制问题!
最近,年底了,行业变化挺大,很多人又是跳来跳去的,很多老板也在着急找人,二手车行业目前普遍的问题,不管公司大小,都是“缺人才”的状态。
大家都要什么样的人呢?其实都差不多!
懂专业、有经验、懂行业、有资源、懂关系、有人脉、懂人心、有实战、懂老板、有担当、懂团队、有道德!
建好梧桐树,方能引凤凰,三顾茅庐用心,三分天下用利,二手车行业对于人才和团队的依赖,更区别于新车和其他行业。
产品独特性、人才成长性、产业诱惑力等等,这都意味着上面这些老板想要的人才,极少,且培养出来很难。
共苦易而同甘难,二手车行业更适合于合伙人机制或者说“特战部队”机制(大家可以有不同意见),不太适合大兵团的规模化作战,目前起码很难。
从业近二十年,看了不少二手车企业,从几千元小车干到每年几千万利润的“大公司”,早期的亲朋好友乡里乡亲已经难做大,扁平化管理决策快但是目前问题来了。电商平台、经销商集团规模化,垂直管理,但是决策慢,层级多,遇到问题容易推诿拖延导致问题放大。
小公司如何找到“同路人”一起做大做强,大公司如何找到“领路人”一起稳定前进,当我们找不到“完美的人”是不是可以组合成“完美的团队”呢?
如何分权、如何分钱、如何平衡,二手车的体制机制才是关键!
写在最后:提个醒!
说了那么多,还是最后提个醒,二手车合同不能瞎签署,建议大家趁着年底赶紧调整,避免2022年再犯错误哦!
1、所有相关合同,不仅要律师看,还要专业人士给把关,本文精彩留言前3名,私信我,我给你免费把把关!(服务精力有限,敬请谅解)
2、所有合同签署盖章前,要有流程管理,千万不能空白合同盖章给销售,备注文字一定注明(盖章有效),否则出了问题还是要承担责任。
3、别侥幸心理,不盖公章,销售个人或者别人签署,如果纠纷取证,轻则停业整顿,重则巨额罚款,要诚信经营。
4、收车、整备、卖车,最终交付前,最好做个复检,类似新车PDI,关键点要和客户说清楚,白纸黑字写清楚,别为了卖车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写,老板们,上点心吧!
5、遇到恶意诉讼和矫情客户,胖哥带领团队可以帮助大家,但是前提,您得和我说实话!
2021年就要过去了,希望大家新的一年,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