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疯狂两个字来形容现在的新势力可谓再适合不过了。2020年,是新势力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春天。彼时的恒大汽车在一辆车都没有销售的情况下,就实现了市值超过吉利汽车的“壮举”。同时,以特斯拉、蔚来、小鹏等为代表的一众新势力,也在股价上一升再升。
造车新势力估值不断创新高,反映了市场对其新盈利模式打造以及成长确定性的认可。尽管,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新能源汽车的估值中含有大量泡沫,但资本依旧青睐,股民们也依旧疯狂。也正因为市值的扩张,新势力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深度布局汽车产业的直接原因。
“即便造车毛利率已经没那么高,但是能够支撑市值的扩张,也让他们愿意去干这件事。”这是行业内人士比较共同的一种认识。因为这句话反映的正是当下的造车现状——造车,已经不赚钱了。更或者,造车、卖车已经成为了不少车企的一种“负担”。
从官方每月公布的销量成绩来看,新势力的表现是月月飘红,步步高。但是具体到企业端,在销量高涨的背后,利润是否增长才是真正的关键。目前的问题在于,很多车企是不赚钱的,甚至是亏本的。
数据显示,2021年1~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3.76万辆,同比增长204.29%。同时,“新势力”造车企业——蔚来、小鹏、理想累计交付分别为66395辆、56404辆和55270辆,均显著高于2020年同期水平。
然而,上述企业的经营状况却没有市场表现那么乐观。财报显示,上半年,蔚来、小鹏、理想营收分别为164.3亿元、67.1亿元和86.14亿元。净亏损分别为8.86亿元、19.81亿元和5.95亿元。
或许有的人会持反对意见,“特斯拉不就转亏为盈了吗?”确实,从收支的角度来看特斯拉已经实现盈利了。但是,我们如果了解一下特斯拉盈利的原因,或许你会有一些新的看法。
2020年,特斯拉得到了高达7.21亿美元的“高额”利润,对于一直深陷亏本舆论中的特斯拉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但根据特斯拉2020年财报显示,如果剔除掉其“卖碳”所得的16亿美元,其本质上依旧是亏损的。
所谓“卖碳”,有点类似于国内双积分政策下的积分交易。在美国,有11个州要求汽车制造商在2025年前销售一定比例的零排放汽车,如果不能达标就需要去购买排放额度。就这样,在过去的5年中,特斯拉陆续以这种卖额度的方式实现了最终的盈利。然而,随着新能源发展脚步的加快,这种额度的单价,以及市场的需求都在陆续降低,特斯拉正逐渐失去这一项“赚钱”的项目。
可以说,当下卖车越卖越亏正逐渐成为主旋律。一方面,车企在应付内卷化激烈的市场,需要大量投入资金去开发新的产品,既是为了提高曝光度,也是为了迎合市场,新势力尤甚;另一方面,新势力比之传统车企,往往抗风险能力和营销模式都会比较吃亏,这既是因为盈利来源单一,也是因为直营模式需要车企更大量的资金投入。
以小鹏汽车为例,截止6月份,财报显示,Q2小鹏汽车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10.308亿元,同比增长116.0%,原因是支持汽车销售的市场营销、促销和广告费用增加、销售网络和相关人员成本扩大、特许经营店销售佣金增加。但即便如此,小鹏汽车也必须不断扩大销售网络,以获得更大面积的销售范围。
今年初,中汽协之所以给出了较为保守的预测,原因是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退坡20%。然而,即使全球汽车行业都遭遇到芯片短缺问题困扰承压下行。中国新能源新车9月市场占有率依然创下17.3%的历史新高,1~9月占有率也达到了11.6%。
即便如此,在专业人士看来,面对“双碳”压力和欧美加速赶超,中国汽车电动化必须要加速。
因而可以预见,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发展必将提速。在更快速的发展之下,车企必须拿出更有诚意的产品或技术,才能更好地获得市场份额。这就意味着,车企又要砸大价钱了。对此,无论是以大众汽车为代表的合资品牌,亦或者是以BBA为首的豪华品牌,均开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更是展现了自己强有力的手腕。
面对如此汹涌的攻势,如果新势力不想被轻易抢走份额,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但正如前面所说,卖车已经不赚钱了,新势力一旦选择硬碰硬,最终只能落入“越卖越亏”的死循环。因此,找到新的盈利来源变得极其重要。
很多人都知道,传统车企大都不只有“卖车”这一项业务。如大众集团的香肠业务、比亚迪的电池业务等,都是他们的底蕴和底气。事实上,除了制造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涉及领域有很多,最出名的就是生产电池,其次还涉猎机等IT电子行业、先进的轨道交通、智能化服务等。其他的还有本田汽车,不止是世界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还造小型商务喷气机。
因此,摆在新势力面前的路子就很明确了,要么,开新的业务赚钱;要么,改变赚钱的方式。软件定义汽车是新势力当下很喜欢说的一句话,大致意思就是以软件为主,硬件为辅的一种造车理念。就如马斯克本人无法保证汽车的“硬件质量”一般,底子太薄的一众新势力们选择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深挖下去——卖软件、卖服务。
从市场的反馈来看,持续上涨的销量其实已经说明这种策略生效了。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买车忽略“品控”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了。或者说,随着电气化深入我们的生活时,电器的频繁更换已经让我们逐渐把购物的重点从“耐用”转变成“好用、好玩”。
在这种背景下,汽车销售的价值链也将从原本的一锤子买卖,延展至软件和后续的服务。如国内的蔚来汽车,以用户社区运营见长,花费大力气维护的用户群也给蔚来带来了回报。在此鲶鱼效应下,传统主机厂靠传统造车卖车,的确难再挣钱,也必须要走出舒适区,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接受全新的赚钱玩法。
从长远来看,新势力的玩法绝对有可取之处。因此问题最后的关键就落在一点——能否撑过下一波攻势。接下来,当传统车企大规模进军新能源,两者之间势必有一次极大的碰撞,在碰撞之下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激化,届时底子尚浅的新势力要如何化解,就成了重中之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