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Karakush
2021年末,我们在赞歌大合唱里度过。
家家捷报,人均爆款,好像从未有过惨淡。我们只想记住此时此刻,仿佛它才配代表这个电动车时代的革命激情与创业狂热。
而现在最不合时宜的,恐怕就是一首挽歌。站在希望的土坡上,前头还有真正的高地,需要大吹特吹冲锋的号角。
但是当我们回过头去,或只是低头看看土坡下头,就会发现喜闻乐见的方寸并不是全貌。那些垫脚的失败也是这个跌宕时代的写照,值得拿出来以鉴兴废,以儆效尤。
一、堂吉诃德的错觉
12月2日,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新增高风险信息,最高人民法院公示其为失信被执行人。
这是再恰当不过的年终总结。今年以来观致始终腰缠万贯欠薪和纠纷官司。相比之下,其前三季度销量合计仅4893辆,其中7~9月连续为0(来源:财经网)。员工大批离职,工厂生产停滞,更别提新产品。
既无力自救,观致已经多次抵押动产用于债权担保;也缺乏援手,母公司宝能也一样深陷偿债兑付困境,现金流吃紧。
尽管姚振华曾夸下海口,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但是穷的时候方能看出核心干什么——反正不是汽车,宝能系最早发生欠薪的版块正是汽车。
如果把观致视作宝能跨界造车的一个注脚,是纯属废话文学。打从第一天野蛮人就是用心圈地、用脚造车,如今再多嚼不义不过是死马当活马医。
在2017年被宝能收购之前,观致已经彻底失败了,只是弃疗之后又喘了很久。相比之下,其本身的失败更需要细想。
它的投入很体面,国内外一流专业人才加上国际一线零部件供应商;产出也很体面,观致3是第一个获得红点设计大奖、第一个Euro NCAP碰撞测试五星的自主汽车。
结果却很拉胯。渠道和营销经常被摆到耻辱柱上,最后都直指定位:作为自主A级轿车,售价11.99万-17.19万元,怎么好意思对标速腾售价13.18万~18.58万元。
今天来看并不算高攀。在奋起战狼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把它正确地摆在它所上市的年份:2013年正是合资信仰的高光时间,北上广的自主品牌份额仅在10%。
于是很多朋友喜欢提一个假设:观致是起得太早,那届消费者还不行,晚几年说不定就成功了,毕竟晚几年的领克和WEY都成功了。中国商业就是喜欢塑造悲剧的宿命,领跑的总是要出局的。
然而早起之祸怎么可能只在于
领克和WEY的更好,体现于超高的配置、超强的产品、打包在超能打的价格里,是消费者能直接感知的更好;观致
今天我们重提观致,不是因为鞭尸快乐,而是直到现在,仍旧有不少汽车创业者以“中国工业力量能够造出国际/欧洲/德系品质”作为自己最大的骄傲和长板,除此之外乏善可陈。
这批创业者们具有共性,他们往往是被合资车企培养起来的第一批职业经理人,受过系统化的训练,对产业规律有充分的理解、敬畏和认识。他们和同期的草创自主企业家一道伴随中国汽车工业成长,但是他们站在更高的知识台阶上,俯瞰自主汽车走过工业垃圾的青葱岁月。
用自主的力量制造出一台国际品质的汽车,恐怕是这一代汽车人过不去的集体情结,是
“想再造一个大众”的梦想,就像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想要奋力维护的荣誉,没有人在乎。就连大众都想造特斯拉。换个梦想吧。
二、浪漫主义的破产
11月1日,南京知行新能源破产清算开庭审理。
拜腾走向破产,已经没有太多悬念,它还有一个漫长的尾声,根据天眼查所示,目前该公司尚有27条失信被执行记录。
没钱是贯穿过去两年的主旋律。因为一篇内幕爆料,“300人吃掉5000万元零食,一盒名片上千”,令外界难以对“烧光84亿元却造不出一台量产车”的拜腾产生同情,尽管这么“以小见大”对于曾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而言,极不公平。
换个角度看,拜腾是一家全世界无产阶级打工人梦寐以求的公司。它拥有健全的体制,饱含人文关怀,尊重规律秩序,也不可谓不有职业精神。但是在一个需要狂飙突进、豪情一搏的草创阶段,管理早熟且过于精致。
一家初创企业所面临的财务挑战是多维的,资金使用效率只是很小的一方面:融资到位延宕、缺少现金流,寒冬时艰、无法持续筹措资本,开支失控、欠债要求兑付。任何一项失衡,都可能让小公司原地窒息,所以需要野蛮生长,更快长出抗风险能力。
如果说仅仅是慢,还留有斡旋的余地,那么致命一击应该是2019年4月,拜腾为了获得汽车生产资质,以1
王石曾说,“缺钱”对民营企业并非坏事。因为资金有限,不允许你盲目投资,不允许你犯大错误,如果你的战略目标不清楚,又没有控制能力,钱多了反而坏事。我常对那些为缺钱而发愁的企业说,恭喜你啊,你犯不了大错误。
可以说,拜腾的灾难恰不在缺钱,而是始于钱多。
可以和拜腾对位审视的是蔚来,开局资金效率也非常低下,李斌和秦力洪经常复盘如果做得更好,不至于到2019年那么惨。财务危机爆发的时候,筹钱不易,承担不了一个两个叠加的风险敞口,危机关头能以高代价大股份换到救命钱都是走了狗屎运、交了过命朋友。蔚来尚且还有交付的现金流,都进了ICU;何况是没有量产和营收的拜腾。
眼下,因为没钱而失败是尤为令人惋愕的。资本又精力旺盛得像一群雄起的泰迪,一部分不见经传的项目都得到新的融资,赛道作保,有人投并不奇怪,没人投才有鬼怪。
拜腾在运营停滞之后,曾有过两次翻盘的窗口。其一是去年9月,和一汽、南京市政府共同组建南京
经过数月尽调,富士康选择撤出,亲自下场造车;而南京盛腾也长久没有下文,随着一汽宣布2030年全面电动化,好像也没有必要有下文。无人接盘,只能想见财务负担果真无力回天。
毕竟就连贾跃亭和FF都能再爬起来一战。
三、奇迹土壤的清醒
有时候不禁会想,如果拜腾在欧洲,成功的概率会不会大一些。欧洲竞争更小,口味更对盘,对于贵族式创业的容忍度也更高一点。唯一的劣势只是,彼时欧洲远不及中国魔幻。
那几年,中国不能只用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来概括。仿佛在汽车发展历史上数百万个闲暇而无聊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就是中国弯道超车、群星璀璨的时刻。
这场造车运动,始于2014年贾跃亭和乐视
除了甩锅给贾会计该死的魅力,整个时代都应当承担责任,都参与构建了乐视的大起大落,这更值得警惕。回想起来,我们实在太想要轻信自己正身处于一个商业奇迹频出的好时代、好土壤,一切激情只要敢于投身时代洪流就能有巨大的报偿。
对乐视奇迹的轻信,背后或许是对一代成功模式的羡慕和膜拜。包括贾跃亭在内,那一辈机会主义商人,都是奇迹之土的受惠者,利用国家各个领域体制完善过程中的落差,一顿操作猛如虎,获取原始暴利积累。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上一辈经济形成的方式,直到五六年前这些人还都是商业英雄、这啊那啊的爸爸,近两年都开始还账。贾跃亭嚣张两倍,所以早还两年。
他们是矛盾的,不能一杆子打死。比如贾跃亭,一方面熟稔现代经济门道,各种财务手段玩转清爽,其实是对游戏规则置若罔闻;另一方面他的不讲规则又体现在对各个行业的颠覆性思考,提出生态化
究竟他是一个瞎猫碰上死耗子的蒙昧狂徒,还是一个格局过于疯狂的梦想家,或许尚有争议。
相比之下,王晓麟和赛麟汽车则是奇迹之土应当杜绝的技巧最差的骗子。也不啻为一种经典,就像电话诈骗和尼日利亚王子诈骗一样,历史悠久而屡禁不止。
2000年5月30日,牟其中以信用证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吴晓波记录道,其存在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他的所言所行都应该被视为中国改革的营养和肥料。
今天,其营养和肥料的价值开始变得前所未有的明朗:同一个坑,我们总是认为犯过一次,就能警醒绕行——事实证明不是的。一个产业从清新到成熟,甚至到熟透,同一个坑里往往总是需要填进无数牺牲者,直到填平。然后换个马甲,就又开始了。
大概人类的本质就是绝望的复读机。
四、没有标题
12月1日,众泰汽车重整计划被法院裁定批准,已经淡出视线很久的众泰汽车正在暗搓搓地准备回归。
众泰把自己的不幸也追溯到2019年,公司内部管理不善、流动资金短缺等影响,于是在终端市场销量出现大幅下滑。
不知道管理不善,是否包含缺乏正向研发,后者显然是大家对它的认识。这是所有自主最发端的共同问题,在初创期或多或少都会采取这项战术,但是当企业跃上平台上之后,各家都在通过各种手段迅速修正,以更为规范的方式,扛得住市场检验的方式,从事经营。
在销量显赫的企业中,只有它把皮尺部传统坚持到底。逐利是必须的,每一家优秀的企业都逐利,但是决定性的因素还是竞争格局和原创意识。
早期中国的许多经营者都喜欢轻视规则,除了实际获利,一大原因还是人们把破坏规则视为聪明才智,就像梁山好汉一样的自由主义。比如保时泰是一个玩笑,也是一种需求,是当时市场毫不在意体面和众泰共创出来的成果。
今天的局面得以改写,不仅是其他竞品产品力的正向提升,逼得它无路可走;也是市场真正在进行消费升级,不只是价格贵一档,而是消费观更成熟正气。换句话说,这一届消费者支棱起来了。
众泰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收购、合资的方式,构建品牌矩阵,布局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积极布局微型电动车下乡业务,抢占微型电动车市场制高点,将从优化传统汽车业务,开拓A00级电动车市场,升级拓展网约车、微型电动车业务等方面发力。
好像是复制一个五菱的意思。
他们的故事好像还没有凉透。
正如很多人的故事,再温吞下去,可能也就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