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吴 静
编辑 / 涂彦平
设计 / 赵昊然
特斯拉股价在上周迎来历史性时刻。10月25日,龙头股特斯拉周一收盘大涨12.66%,股价收报1024.86美元,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超越大众、通用、福特、本田等在内11家传统汽车巨头的市值总和。11月1日,特斯拉股价再度大涨超8%并突破1200美元,市值超过12000亿美元。伴随特斯拉股价一骑绝尘,国内锂电龙头宁德时代和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股价也在近期创下历史新高。
资本市场,传统燃油车巨头的落寞和造车新势力的狂欢相互映衬,大有当年的苹果干掉诺基亚的悲壮之感。而在这场新旧力量的激烈交锋中,一个共识也悄然形成且再也不容置疑——一个全新的新能源车时代正呼啸而来。在资本和市场的相互助推下,它已逐渐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汽车市场的秩序与格局。
“我判断,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肯定超过500万辆,2030年肯定超过1000万辆,占半壁江山。”2021年10月23日上午,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丁磊在轩辕之学铃轩1期第六模块课程现场,向在场学员们分享了自己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预期。而就在前不久的小鹏汽车1024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50%。
但即便将时光倒回至两三年前,汽车行业的未来和发展格局也远没有今日这般泾渭分明。彼时,围绕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造车新势力的各种争论从未停止。回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尽管其路径十分曲折,但前行的方向早已不可逆转。
早在2009年,国家相继发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开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两份文件正式拉开新能源汽车补贴时代的序幕。这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还不到500辆。而就在此时,时任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丁磊,正全力以赴带领上汽通用跨入“百万辆”时代。次年,他便顺利达成目标,让上汽通用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率先达成年产销“百万量级”的乘用车公司。
或许,丁磊当时从未料到,彼时刚刚诞生寥若晨星的新能源汽车,会在日后对整个汽车产业带来如此革命性的颠覆和冲击。不过,当时他领导的上海通用汽车已在2010年启动新赛欧纯电车Springo的开发,并在2012年即丁磊离开公司赴浦东任职一年后量产交付投放市场,该车的系列指标在当时相当超前,可实现130公里每小时最高时速和在NEDC工况下152公里的续航。
两次爆发式增长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中,首次写进了“鼓励轿车进入家庭”。此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私人轿车成为拉动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主力,中国汽车产业也迎来迅猛发展的“黄金十年”。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不仅蝉联世界第一,且创全球历史新高。此后,这一数字还将一直飙升,直到2018年攀至2808.1万辆高峰。
期间,丁磊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再转战自主品牌,几乎完整经历传统汽车产业发展整个过程,并早在2014年引进特斯拉到上海浦东时,他就意识到特斯拉将对传统汽车产业带来颠覆性改变。他与特斯拉进行了近一年的考察、谈判并制定了实施方案,是中国行业内真正最早进入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的专业权威人士。
“积累到2020年,我们又遇到一个爆发点。”在题为《二十年以后又一次爆发》的导师分享中,丁磊表示,不同于20年前轿车大规模进入中国普通家庭,此次的爆发点是传统的燃油车将大比例被新能源车替代。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21.1%。
相比第一次产业爆发,在丁磊看来,汽车产业的第二次爆发主要呈现几个特点:消费群体非常成熟,有自己精准、独立的判断;传统品牌的束缚被剥离;面临全新的技术体系和开发思路;具备充足、优秀的本土工程力量。
这亦是时代赋予高合和华人运通的机会。
燃油车向左,新能源向右
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这不仅有政策的推波助澜,更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大众、宝马、奔驰、通用等汽车巨头在近年来纷纷发布了电动化及智能化的发展战略,开启艰难的“大象转身”。
对于这些传统燃油车巨头而言,转身的艰难之处不在于技术路线的更迭,而是造车底层逻辑的改变。丁磊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从硬件思维转变为软件思维。在燃油车时代,整车厂设计车辆时,首先考虑的是整车尺寸、发动机排量、功率以及加速性等,但如今设计新能源汽车,首先考虑的则是整车的电子架构,软件架构,以及整个感知、融合的系统规划。
传统燃油车整车成本中80%以上都是硬件,但情况整个发生改变。据摩根士丹利估算,未来智能汽车60%的价值将源于软件。对此,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更是直言,未来汽车价值的构成70%不会在传统的车身、底盘上,而是在自动驾驶的软件,以及计算和连接的技术上。
第二,从功能思维转变为体验思维。过去定义一款车,首先定义的是它的功能,诸如加速度、功率、续航里程、座椅按摩等,而现在定义的则是场景,整体呈现的是场景体验思维。
第三,从批售思维转变为用户思维。燃油车时代强调的是批售思维,主机厂将车批发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将车作为商品卖给客户。而数字化时代,品牌开始从关注商品转向关注“人”,思考如何更好地链接用户,并与之共同成长。
第四,从单体思维转变为群体思维。在丁磊看来,只有通过智能化的道路、智能化的交通,把整个系统做成群体智能,才能最高效地提高整个交通出行和安全,而不是简单在整车身上做技术的堆砌。正是基于此,在成立华人运通之初,丁磊便以前瞻的战略眼光,致力于通过“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三智战略,实现从单体智能,到混合智能,到群体智能的升维进化。
除了造车的底层逻辑发生变化,一场处于汽车供应链领域内的变革也在同步进行。
丁磊进一步分析道,主机厂过去垂直供应链都是车身、底盘、内饰、灯等等,而现在则是跨行业的芯片、软件及其他生态供应商的合作,垂直的供应链已经转变成跨行业的顶尖合作伙伴。
此外,主机厂和供应商的关系也从简单采购发标向前瞻技术的共同研发和产业化转化。在此过程中,过去一直强调的成本优先也逐渐向创新技术优先转变,严格的供应商层级已经转变成融合共创,无边界。“过去我们有tier 1(一级供应商)、tier 2(二级供应商)、tier 3(三级供应商),而现在这个边界和层级已经非常淡化。”丁磊补充说。
丁磊的使命
沿着旧地图,永远找不到新大陆。美国亚利桑大学博士,圣迭戈州立大学荣誉教授,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大家斯蒂芬·P·罗宾斯曾在《做出好决定》中写下这样一段话:“经验可以是一种资产,也可以是一种负担。”这也成为丁磊的现实写照。
丁磊坦承,在整车开发过程中,高合有完整的经验,但经验的另一面也可能是桎梏。“就是很容易不小心就滑回原来那个惯性思维。”因此,对于丁磊而言,摆脱经验的惯性似乎看起来尤为重要。
高合汽车和华人运通也正是在这样的自我批判中一路成长。丁磊几乎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过,这个世界在不断演变,高合和华人运通一定要放下过去所有的包袱、所有的成功,坚守初心,保持激情,不断打败上一秒的自己。
高合城市精品工厂的诞生恰似这一心态的实体还原。几乎每一个去过盐城高合城市精品工厂的人,都会被企业的创新、开放,融合基因触动,并开始重新审视高合和华人运通之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意义。
与其他主机厂将工厂设在城市郊区不同,高合城市精品工厂直接建在盐城市中心。没有围墙阻隔,厂前区集合了景观大道、漫步道及精致水景的“高合广场”,不仅与周遭湍急的车流融为一体,也与整座城市融合共生。
这座被誉为后现代工业制造与城市融合的典范的城市精品工厂以“智能、数字、互联、环保”为理念,不仅引入了世界级的先进制造装备,基于5G、云计算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实现了生产制造全业务链数字化管理,成为新旧动能成功转换的标杆,其首款SUV高合HiPhi X便诞生于此。
自2021年5月高合HiPhi X量产交付以来,高合汽车不仅让中国品牌成功夺得50万以上豪华电动车月销榜第一,更让80万元豪车俱乐部里拥有了中国品牌的一席之地。
但丁磊的目标却并不止于此。在他看来,造车只是华人运通业务模块中的一个环节。用更聪明的车,与更智能的道路一起,为人们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出行方案,才是华人运通的初心所在。
在中国汽车工业还极为薄弱的上世纪90年代,丁磊果断放弃出国留学进入上汽,一门心思“为中华汽车产业之崛起”而奋斗。时至今日,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浪潮下,中国的汽车工业终于可以与欧美国家同台竞技,而此时的丁磊,再次将自己的目光投向更为辽阔的领域——致力于为汽车产业和人类出行创造价值,持续赋能。
用过去推断未来,必将落后于时代;以未来定义未来,才有真正的未来。这一段长跑,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