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领克品牌迎来了5周年,领克09也正式上市。在这一利好消息的带动下,吉利汽车股价上涨4.93%,当前市值为2607亿港元左右,约合2143亿元人民币。
![]()
目前,吉利汽车的市值高于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略低于上汽集团,但是和长城汽车、蔚来、比亚迪等相差甚远。作为中国车企的“领头羊”,吉利汽车的股价和2015年相当,亟需在市值管理上下一番功夫。
公开资料显示,吉利汽车主营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成色十足的车企。从半年报来看,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旗下各品牌共售出63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9%;营收450.32亿元,同比增长22.49%;扣除股份支付的股东应占溢利30.2亿元,同比增长31%。
![]()
单凭营收和业绩来看,吉利汽车的股价似乎不太合理,但63万辆仅完成全年153万辆销量目标的41.2%。而且,吉利汽车上半年仅售出新能源汽车3万辆,占比不到5%。横向对比来看,最近股市中人气最高的非比亚迪等莫属,短短一年股价便从不到50元飙升至300元以上,这源于其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直线攀升,占比达总销量的近9成。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大幅增长,吉利汽车显然受到了产业转型的直接冲击,目前给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并不大。接下来,一方面需要守住自己的燃油车阵地,拿下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需要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新兴领域发力,才能有效拉升市值。
![]()
在燃油车领域,吉利汽车依然具有优势,还有红利可以挖掘。CMA架构下打造的星越L、BMA架构下打造的第四代帝豪、SPA架构下打造的领克09等重点车型将助推吉利汽车品牌和销量再次进阶。
缺憾的是,当前吉利汽车上市的车型,在动力技术没有太多的创新,没有独特的技术加持。这点和比亚迪差异很大,比亚迪在混动和纯电领域持续深耕多年,率先实现了新能源转型。
其实,近年来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动作不断。2015年,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试图加快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变,但没有取得较大的市场突破。
![]()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野心”。和部分车企投入传统领域的资源已是捉襟见肘、很难再增加新的业务投入不同的是,吉利汽车相对财力雄厚,资产负债率仅为39.73%,资源投入十分有保障。当前,吉利汽车重点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
其一,吉利汽车将主攻智能化节能和小排量新能源汽车,以保持自身在传统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近期,吉利汽车将推出全球动力品牌GHS2.0智混系统,43.32%的全球最高热效率、40%节油率、以及全动力域OTA等核心技术优势,将助力吉利汽车跃升。
![]()
其二,吉利汽车将正面参与智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推出多个品牌、覆盖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几何品牌将进一步主攻大众市场;与戴姆勒共同打造的smart品牌,正转型为新能源车品牌;与沃尔沃共同打造的极星品牌,有“电动沃尔沃”之称,将对标特斯拉;极氪品牌主打高端智能化纯电动汽车,热度极高。此外,吉利汽车还有枫叶、LEVC、路特斯等新能源汽车品牌。
可见,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雄心勃勃、布局深远,众多品牌多管齐下,实现其战略目标。这一目标一旦成效显现,吉利汽车的市值将迎来快速增长,甚至翻倍。从另一个角度看,电动化趋势已定,吉利汽车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仍需要在智能化等科技领域发力,进而转型为汽车出行科技企业,进一步拉升市值。
![]()
智能电动汽车横跨汽车、电子、计算机、IoT 等多领域,这为积极入局的新势力以及科技企业带来历史性机遇。以特斯拉为例,目前其重心已经从新能源汽车、储能业务、自动驾驶开始慢慢向超级计算机以及机器人领域转型,这也为其市值提供进一步的支撑。
对于车企来说,也可以采用跨行业收购、参股,甚至联合成立新科技公司等方式,引入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新能力,凭借创新科技“出圈”,向科技公司转变。
![]()
2018年,长安汽车与腾讯跨界合资,成立北京梧桐车联科技有限公司,还有重庆车和美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长城汽车也成立了上海玥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也在中国投资了众多初创公司,包括滴滴出行、小马智行等。
吉利汽车也不例外,与百度成立的极度汽车;战略投资了亿咖通,聚焦智能化核心技术;与芯智科技合作,布局AI语音芯片;创办星纪时代科技,进军智能手机领域,还发力商业化卫星、无人机、飞行汽车等领域,进而完成向科技公司的转型。
![]()
当前,吉利汽车的压力和挑战并没有那么大,可以优雅地从0到1,然后彻底转型。但可以预见的是,吉利汽车的中场战事已经开始,下半场的故事很多,也非常精彩。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或许蛰伏是当下最好的选择,要想吃大肉还得有耐心,毕竟大象转身没有那么容易。股市有风险,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