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发的企业,神经一定要跟着时代跳动 」
如果说2020年是造车新势力们集体高光的一年,那么2021年则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尤其是电动化领域集中发力的一年。
在市值之外,以埃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既有国企优势,亦展现出传统车企的变革担当。
随着新能源市场的成熟,以及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对电动车认识的加深,消费者对新能源车企的产品安全、技术工艺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期待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单凭销量去判断一个车企、或者一款车型是否优秀是片面的,但又不得不承认,对于消费者来说,用真金白银投出来的销量,确实是最直观的答案。
迄今为止,广汽埃安累积销量近20万辆。2021年8月,广汽埃安终端销量达1.1万以上,同比增长115%,且当月订单达到了1.8万。
订单量大于终端销量,这说明广汽埃安此前的产能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据了解,广汽埃安目前的产能利用率达到了140%,广汽方面已经启动20万辆年产能扩建项目。
回顾埃安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
这些年,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上,似乎一直在宣扬自己的长板,而以埃安为代表的传统主机厂一直在补短板,甚至将原本的“短板”变成了,与众多传统主机厂的比较下,成为了新一轮的长板。
人们总是质疑,为何传统汽车厂家反应如此慢,而埃安不仅喊出了先人一步的口号,更是将这种优势一以贯之。
广汽埃安脱胎于广汽,成长于广汽新能源,作为大的体系,在不可能推倒重来的基础上,埃安学会了利用既有的体系优势。不仅着手快,在决定了前进方向后,其内在蕴藏的体系力以及带来的惯性,亦是新势力所无法比拟的。
2021年,随着特斯拉、蔚小理不同程度的暴雷,我们能亲切感知到新势力固然起步快,但在它身上很多东西都没有得到市场验证。
而且随着量级与规模的扩大,新势力车企或者产品出现的问题,更倾向于依赖消费者或者粉丝的容忍力,企业自身却不一定能消化。
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作为传统车企的优势,我们也看到以埃安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在电气化和电动化上的一个全新态势,正在声浪、销量上慢慢收复自己的失地。
中国品牌车型,在单品竞争时,大多的都是跃级打法。在产品的各种Plus之外,以蔚小理代表的用户生态、服务理念亦是竞争武器之一。
时用
但随着规模与量级增加,汽车要真正做到大众层面,卖到普通用户,当下新势力所谓的个性化、高端化玩法,并不能成为其优势壁垒。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当个性化服务不可能完全落实到每个用户头上,就可能成为企业的双刃剑,一如蔚来。
电动车作为新事物,在一切的红利消失之外,真正让消费者有购买欲望的依然是产品本身,关键还是在于用户是否认可。
对电动车的兴趣生成确实需要种草,亦需要市场的启示,但更重要的是电动车本身能否与年轻人产生共鸣。
尤其是当90后、95后对于产品的关注的重点从续航、保值率、百公里加速等等此类的问题,切换到车机芯片、自动驾驶芯片的品种、以及整车OTA升级周期上就能明白时代变了。
当所有的电动车在本质的底层逻辑,或者直观的驾驶体验上没有什么区别愈发同质化时,那么在智能化、品牌个性化层面的比拼就成为必争之地。
品牌记忆、品牌风格,便成为用户判断车企、产品与其是否属于同一群体、同一价值观的辨别方式。这是文化认同、身份认同的表达,是赋予群体有效性和一致性的强有力的途径。
新时代消费者在兴趣领域的投入,主要是通过消费与学习获得“风格”与“标签”,汽车作为“大玩具”这也是车企凝聚车主集体情感的互动形式之一。
这也是为何我们会说AION V Plus的出现,很好满足了新时代消费者风格需求。
在9月初的AION V Plus全民公测中,实现了充电5分钟,续航112公里。不仅让续航加长,充电速度变快,同时还附带一系列的智能化升级,作为纯电SUV着实是“跃级”。
相比旧款,在外观上,AION V Plus采用了“星际弹头”设计理念,采用封闭式设计的车头,不仅具备科幻气息,也突出了它的纯电身份。
根据用户与消费者的反馈,新车尾部的整体线条也进行了简化,还新增了幻彩绝绝紫和星漫绿两种颜色。
车内最大的升级在于舍弃了双联屏设计而变成了独立双屏设计,同时中控屏的尺寸被大幅升级至15.6英寸。
据了解,AION V Plus已于9月29日晚21点正式上市,售价为17.26万-23.96万元,共7款车型,NEDC续航为500km、600km或702km三个版本。
众所周知,三电技术对电动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此前三电技术的核心不在传统主机厂的手里,但厚积薄发的传统厂家,似乎已经掌握住了新世代电动车发展的财富密码。
在GEP 2.0纯电专属平台以及“三电”核心技术之外,广汽埃安已开始技术反向输出。旗下4款智能纯电动车车型已实现向广丰、广本、广汽菲克、广汽三菱等合资品牌输出。
或许,汽车行业并没有什么弯道超车。如果真的有,那也是传统、智能以及三电技术的珠联璧合。
如果说,保持好自己小众基因,与新时代保持同频,引领Z世代消费习惯的变革是AION S Plus的使命,对于AION V Plus来说,亦如是。
埃安的Plus车型,不同于其他品牌的Plus车型升级迭代。不仅是软硬件上的全方位“增大、增强”,更是在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上的迭代。
要发展就不能仅依赖于B端出行市场“续命”的野蛮生长方式,而如何稳住B端,又能将自身与B端区隔开来,就是Plus车型出现的意义之一。
伴随AION S、AION V Plus等车型的成功推新,以及“石墨烯电池”与“快充技术”,可令埃安摆脱掉过度依赖B端市场的困境,重新回到正轨之中。
随着终端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认知逐渐被改变,先人一步的埃安既有主打C端市场的Plus系列产品作为支撑,亦有以B端市场作为主销渠道的原版车型。Plus系列产品以同级更低的价格与可观的智能化配置,助力品牌在B端、C端售卖的产品做开区隔。
更为重要的是,当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产品力变得愈发成熟,电动车在使用成本、驾驶感受甚至智能化上的优势,同样会反哺到B端市场。
其实按照既定路线发展,埃安即使不混改也会是国产新能源车企的头部之一,但埃安依然主动选择了混改上市这条路。
造车缺钱,但对于埃安来说引入资本是目的之一,但钱不是唯一目标。
对埃安来说,进行混改有可能逼出某项技术的诞生,甚至助力埃安成为准科技公司,扩大并落实出行领域的想象空间,是埃安要做的事情。
如果只是做汽车制造商,那造好车便是目的。但当你内心揣着颠覆行业、营造新的出行可能时,你更是科技工作者,其企业的想法与成果会如马斯克般改变行业、改变世界。
混改确实会带来一定未知数,但对于主动出击选择混改的埃安来说,选择改变是股权制度,更是在产业转型和产业融合的观念转变。
自始至终,埃安想成为就不仅仅是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更渴望成为带有科技属性的公司。而科技、智能、互联、出行这几个关键词连接起来,带给人们的想象空间是无穷的。
而且从经验上来说,引入第三方战略投资者,有制度优化的考虑,既可以激活企业内部竞争力,也可以利用股东方资源一起将市场做大,比如联通当初就利用腾讯资源强化了用户黏性。
不管埃安是作为出行服务商,还是高新技术厂商,亦或是汽车制造商。埃安都有机会从能源、智能出行等多方面发力掀起许多变革,比如电池技术进化,自动驾驶技术进化,以及出行生态的多重变革。
随着以埃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汽车企业完全进入新能源领域,原有新四化的竞争,将变成生态化和体系化的竞争。
所谓的B端、C端以及个性化的竞争,作为游击队的新势力在后期,或许不敌后来的主力军传统厂家。
更令人深省的是,面对传统主机厂体系能力的优势,在电动化路径的选择和电动化未来的市场趋势上,我们似乎都不能武断地说是特斯拉、蔚小理等新势力占领了真正先机。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