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滑”,是2018年中国车市的关键词。
行业大势不景气,最头疼的肯定是实力不够强的企业,面对年终销量这场期末考试,好学生与差学生在把握市场需求及制定战略上的差距就被明显放大。
![]()
如今,回过头来看自主品牌年初的豪言壮语和销量目标,能完成的屈指可数,甚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而在2018年的市场表现中,相较吉利、长城、长安等一线选手而言,对江铃驭胜、宝沃、纳智捷、江铃陆风、海马、观致、比速等6家车企而言,可谓“惨淡”,而在2019年市场竞争中,若在智能化、新能源及生态链打造中没有建数,或将面临新的发展困境。
海马:股票退市预警、预计亏损18亿元、销量下跌51.88%
![]()
相比2017年的9.94亿元亏损,海马汽车2012-2016年五年间海马的利润也不过10.67亿元,也就是说海马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便亏掉了差不多此前5年的总利润。
日前最新的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其2018年亏损金额为12-18亿元。市场销量层面,2018年海马汽车腰斩同比下跌51.88%至67,570辆,而今年1月份更是暴跌87.45%。
实际上,在产品性价比、前瞻造型设计等自主品牌最拿手的业务上,海马一样也没拿下,真是应了“时代淘汰你,与你无关”这句话。
纳智捷:单月销量12辆、短期内无全新产品导入
![]()
2011年8月23日纳智捷推出首款车型大7 SUV,18.80-26.80万的售价欲与大众途观、本田CR-V试比高。直至去年停产,纳智捷大7 SUV几乎从未走入主流消费群体的视线,7年时间收获了大约7万辆的销量,差不多是大众途观3个月就能拿下的销售数据。
认清自身品牌实力后,纳智捷开始向市场妥协,将产品价格拉低至5万元区间后,纳智捷仍然以2018年12月单月销量12辆的成绩交卷。2018年,纳智捷销量下滑63.79%至6,768辆。如果说销量下跌还不足以让纳智捷“绝望”,但短期内无全新产品导入似乎则预示着其完全失去销量增长的希望。
宝沃:销量下滑25.7%、8个月亏损16.47亿元
![]()
宝沃自2015年日内瓦车展正式复活,而2018年初,随着初创团队最后一个成员魏燕钦“离场”,宝沃开始全线转入颓势。反映在销量层面上,2018年宝沃全年销量下降25.7%至32,942辆,其中第四季度单季暴跌40.3%,同时宝沃还出现了16亿元(2018年前8个月)的高额亏损以及42.7亿元的负债。
在这个过程中,宝沃曾试图通过品牌层面的求变来改善经营状况,2018年底福田将宝沃67%的股权作价39.7亿卖给神州系资本。对于“德系豪华”这个品牌包袱,神州老板陆正耀重新洗牌“忘掉过去的宝沃,忘掉德国,一切皆有可能”。
观致:月销量大跌69%、产品阵容乏善可陈
![]()
2018年拥抱宝能,观致品牌出现新的变化——主动公布销售数据:“三个月干掉了去年销量74%”、“逆势暴涨336%”、“半年销量超3万辆”。对这个销量常年徘徊在万辆左右的非主流品牌来讲,在没有全新车型投放的情况下,销量持续三位数增长实在难得。
实际上,在连续8个月5000辆+后,观致已经将共享车红利消耗殆尽。2018年12月,观致销量从7,018辆的高位下跌69%至2,174辆。失去共享汽车这个销量出口后,新产品乏善可陈的观致2019年暂无新的增长模式可以促进业绩。
比速:从销量黑马到黯然离场
![]()
在与北汽集团合作成功推出银翔汽车后,重庆银翔集团意欲通过比速汽车再下一城,只不过这次绕开了北汽集团。2017,在首个完整销售年,比速曾以72,092辆的销量成为当年的车市黑马。
2018年7月10日,比速汽车发布了一则公司停工40天的通知,对此,比速则将原因“归咎”于行业环境持续恶化,不过同期乘用车市场还是保持在正增长状态。而随后曝出拖欠工资、高管出走等则彻底让人们真正地认识到其当前的经营困境,反应到销量层面上,2018年比速只完成了10万辆目标的60%不到。
江铃陆风/驭胜:驭胜旗下产品退市、陆风不及销量目标50%
![]()
2018年陆风品牌全年销量大幅下滑,不足8万辆销量目标50%。而驭胜日子就更煎熬了,2018年品牌全年销量同比下滑76.3%至6,892辆,不及去年同期29,151辆的零头。仅有的一款紧凑型SUV S330也于去年正式停产,目前其产品线就剩下主打柴油动力的S350一款车型,大有退出乘用车市场的意思。
《汽车年轮》认为,站在2019年新的起点,在连续保持了10年高增长的中国车市,如今基本达到了饱和,未来传统燃油车市场很难再次大幅增长,遭突如其来的车市寒冬,让自主品牌们真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存量时代,拼的是真本事!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在不可逆的大势面前,自主品牌们唯有不断增强自身硬实力,内外兼修、厚积薄发,才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