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以后 技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三电系统就是心脏,而电池无疑是其中最不稳定的一部分,电池安全存在的隐患是不少人拒绝新能源车的原因。
对此,岚图汽车的观念是:电池安全是新能源消费者的刚需,也应该是每一家汽车企业的责任。编辑认为这样的“觉悟”应该成为各车企的共识,对用户负责任,自然也是对厂家的信誉负责。
秉承为用户负责的观念,9月17日,岚图汽车于中汽研举办“众测挑战”,现场进行3项远超国标要求的电池安全测试,同时首发“琥珀”、“云母”电池,首度公开岚图电池安全的技术细节以及未来规划,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
三大测试,模拟常见事故
在活动现场,岚图并没有安排电池安全测试的“传统艺能”——针刺实验。在此后的发布会中,岚图汽车新能源技术总监黄敏博士对此做出解释,称岚图的电池包此前已经通过针刺实验,不过针刺很少出现在电动汽车的事故当中,反而是撞击、挤压、高温喷淋等恶劣工况更为常见,本次测试就是模拟这三种工况。
(现场观看电池包挤压测试)
首先是电池包挤压测试,实验人员将半径75mm的刚性半圆柱体,以200 kN(国标要求是100kN)的力挤压电池包,保持10分钟,观察1小时。在活动现场通过监视器观看这一实验,着实有些“一头雾水”,感觉电池包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就结束了,不但没有起火爆炸,甚至连冒烟都没有,形变也很不明显。
电池包强大的刚性来源于科学的内部结构设计,岚图电池包内部采用多条横纵加强梁横纵交织,彼此之间分解与传递外力,从而达到保护电芯不受损伤的目的。
在电池包碰撞实验中,由圆柱体模拟汽车受到碰撞时,车身对电池包瞬间的挤压,该圆柱体以50g/60ms(国标最大28g/60ms)的加速度撞击电池包,现场有点类似整车碰撞,都是在一瞬间就结束的测试,电池包在猛烈撞击下外壳无破裂、无泄漏,此后的两小时内未起火爆炸,岚图的电池包经受住了远超国标的挑战。
现场的测试是从侧面碰撞电池包,模拟的是车辆受到正面撞击时的工况,此前岚图电池包还进行了底部球击实验,模拟底盘受到剧烈挤压的情况,这也是经常引发电动汽车自燃的原因之一。
能经受住如此“暴力”的碰撞,岚图电池包的结构设计功不可没,其外壳预留超过30mm的形变吸能空间,相当于在电池包外包裹了一层吸能盒,保证电池包在受到猛烈撞击时,电芯不受损伤。
最后是高温淋水测试,南方地区夏季十分炎热,太阳直晒下的地面温度高达60摄氏度以上,如果恰巧是这么个天气去洗车,用高压水枪一喷,很可能导致电池包进水。测试中采用75-85℃、10MPa的高温高压水流冲击电池包接插件及各个密封面,时间3分钟,拆开电池包检查,内部未进水,电池包也没有起火爆炸,岚图电池包的防水性能非常不错。
公开琥珀、云母电池系统
在本次发布会当中,岚图首次公开分别应用在纯电动和增程式上的两种电池系统——琥珀、云母。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共同点,比如它们都采用岚图独创的“三维隔热墙”技术、PACK五重防护、岚图云BMS系统,区别在于隔热墙的材料和结构不同。
琥珀电池系统应用于岚图FREE纯电版车型,在电池包内填充有机硅复合材料,形成高效的隔热阻燃绝缘层,使得每个电芯单元像“琥珀”一样处于充分包裹中,免受其它电芯热失控的影响。
云母电池系统则应用于岚图FREE增程版,在电池包内加入层状Al-Si云母和气凝胶,且电芯和云母、气凝胶会像云母石一样层叠堆积,充放电效率更高。
主动安全方面,两大电池系统均采用岚图云BMS系统,支持远程分析动力电池数据,并且能够根据用户数据学习迭代,自我更新,相当于通过算法不断进行OTA,这一点让BMS系统的智能程度上了一个台阶。
仰望星空
在发布会末尾,岚图展望了今后的电池研发规划,其中不乏时下热门的概念,例如固态电池,超级快充、超高能量密度电池。
根据官方数据,目前岚图已经着手研发能量密度为330Wh/kg的电池,量产装车后整车续航能力将直接提升;固态电池也成为岚图接下来研发的重点,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双高”的特性,让它成为主流动力电池巨头纷纷“押宝”的新贵;最后是超级快充技术,岚图官方称,目前即将量产的第一代快充具备20分钟充60%电量的能力,在研的第二代超级快充基于整车800V及SiC技术,充电时间将进一步减少到10分钟,实现充电10min续航400km,十分惊人,期待这一技术早日量产。
编辑总结
大概因为CEO卢放博士是做技术出身、并且同时兼任CTO,岚图的发布会总是非常硬核,能拿出不少业界少见甚至独创的技术,毕竟有这样一位懂技术的高层,研发过程想必是深度参与,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期待岚图接下来更多的“硬核技术”,在安全方面的不妥协,就是对用户最大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