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各家车企之间最大的“赛高”已经不只是比拼销量,而是谁实现了所谓的“芯片自由”。去年底,全球汽车市场的芯片供求问题就已经渐渐地开始出现失衡,“缺芯”带来的后果直接导致,丰田、福特、本田、日产、现代这些汽车巨头一度停产。
![]()
不容乐观的是,原本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逐渐缓解危机,现在不但没有丝毫减退、反而加剧。主要原因与疫情有着一定的关系,此外诸如运输、分销恶意囤货等因素,更是雪上加霜,尽管市场开始全面扩大芯片的生产,但各类型芯片价格依然上涨了最高近20倍。芯片涨价也直接导致诸多车型价格的全面上涨。
![]()
就在8月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手整治,一时间芯片市场风起云涌。受此消息影响,汽车芯片板块直接上演雪崩式的滑坡。截至8月3日收盘,知名芯片生产商兆易创新、立昂微、新洁能跌停,北京君正跌幅12%,富满电子跌11.54%,士兰微跌幅近9%。不过更令人震惊的是,即便是这些芯片巨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由于之前的涨幅过于惊人,其总体营收照比去年依旧是全面上涨的态势,千亿市值芯片龙头兆易创新今年仍累计上涨40.8%,北京君正涨66%、士兰微上涨149%,富满电子大涨296%。可以说,市场监管总局的出手还是有些晚了。
挟“芯”发大财?部分车企无担当
在汽车芯片供求体系当中,车企采购汽车芯片,也是需要找代理来拿货的,代理商为了避免货物囤积及出货期太长等不利因素,也会采取分级采购的措施。这样的情况导致芯片囤积,中间商恶意炒价,赚得盆满钵满。而最终为这些行为买单的,终究是购车客户。为了保证利润,很多汽车品牌也随着芯片价格的上涨提高新车的售价,挟“芯”自重,大发横财。有很多平日里优惠几万块的车型,如今价格也全面回升,有的甚至上调十几万的售价,让消费者为其买单。
![]()
北京汽车旗下新款BJ90车型正式上市不久就开始因此而全面提升售价,新车共推出2款车型,售价区间为99.8-128.8万元,相比于之前的2020款69.8~99.8万元的售价,新款起售价和顶配价格都上涨了30万元。即便BJ90这样的车型本身销量就很平淡,但这样野蛮提价暴露出了想要狠狠宰一波的心态。
同时,国际知名品牌梅赛德斯-迈巴赫GLS车型全系进行了价格调整,调整后的售价区间为174-298万元。从涨幅来看,其顶配车型涨幅达到了24.2万元,特斯拉同时也对国内在售的2021款Model S长续航升级版及2021款Model X长续航升级版上调了3万元。
暂停生产?实则为了赚钱
与这种涨价形成对比的,一些比较“聪明”的汽车厂商并没有采取抬高价格的措施,因为这样会对其品牌形象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它们采取的措施却是暂停生产。乍一看这样的品牌很有“良心”,但实际上,暂停生产之后导致的车型短缺,让客户产生了无车可买的心里。最终销量也是全面提升,在客户眼中,这样的品牌没有涨价,停产就意味着现车会越来越少,所以就会采取疯抢的措施,既维护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又换来了销量的猛增,确实体现了这些汽车巨头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
![]()
根据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最新预测,全球“缺芯”将很有可能导致2021年汽车制造商营收损失1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45亿元)。同时,2021年的汽车净产量总计会减少390万辆。现阶段来看,未来的六个月之内芯片危机将很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建议不要因为车型涨价反而产生了抢购的不理智行为,要知道,如果汽车品牌芯片不足的话,它们一定会采取措施去补充芯片,不可能出现无车可买的情况,买车依旧不是一件困难的问题,因为除了利润之外,市场份额对他们来说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