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宝马大多写着“华晨宝马”吗?
为了方便我说事,请说“不知道”,谢谢配合!
![]()
华晨宝马,它和一汽大众、长安福特之类的合资车企是一个道理,早年间国内汽车工业水平发展缓慢,国外的车企想要进来卖车,按照规定,必须找一个本土车企作为队友,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简单来说就是“用技术换市场”,你教我如何造出一台更好的汽车,我请你吃蛋糕,但能吃多少得看你自己的本身。
![]()
这么一说各位应该就明白了,华晨宝马就是华晨汽车和宝马成立的合资车企。
宝马就不多说了,那么华晨汽车是个什么来头呢?
简单提一下吧,早在1987年,沈阳大大小小50多家车企合并成立了金杯汽车,主要是造卡车和客车的,这里不多赘述,它是华晨的前身。
![]()
到了1991年,华晨中国接管了金杯汽车,其实相当于成立了一家母公司,业务也变得更加广泛了。次年,华晨中国在纽交所上市,也是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公司。
不得不说,当年的华晨中国确实牛啤。通过与丰田合作,在商用客车领域牢牢站稳了脚跟。
![]()
金杯海狮也是海狮嘛。
再后来,华晨决定拓展产品线,在2002年推出了针对乘用车市场的“中华”品牌,其首款车型名字就叫“中华”(后来改名为尊驰),出自设计大师乔治亚罗之手,可见当时华晨的资金那是相当充裕。
![]()
接着在2003年,宝马来敲门了,双方各出资50%,成立了华晨宝马。
![]()
因为产品过硬,品牌也非常响亮,国产E46 3系一举成为了国内市场的最炙手可热的高档车型之一。对宝马来说,华晨这队友是找对了。
虽然在同一屋檐下,但“中华”汽车就混得比较惨了。没办法,一来产品没什么竞争力,二来有大哥宝马在,大大制约了“中华”的独立发展。
![]()
你想啊,光宝马一个品牌就已经能躺着赚钱了,“中华”这个“弟中弟”还赔钱,你说华晨会怎么选?
不过眼看着“中华”这个“亲儿子”越来越不行了,华晨还是想拉一把的,于是打了一场简单粗暴的价格战。。。所以K哥有理由怀疑是华晨是嫌它凉得不够快。
![]()
这一剂肾上腺素下去,销量立马上来了,实现了扭亏为盈。
但没多久,泡沫破裂,这下就算远房表哥劳斯莱斯出手也救不活了,残存的品牌价值已经消耗殆尽,彻底沦为19线品牌,苟延残喘度日。
可能连宝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原来是个隐形的“扶弟魔”。
就说卖得还算不错的“中华”V5吧,这壳子不就是一台老款X1吗?!以前K哥每次在路上见到这货,我都觉得尴尬得不行,这也是我不得不卖掉X1的原因之一。
![]()
这么丑的老X1你也抄,你咋还不凉呢?
直到最近几个月,终于,到了要和“中华”说拜拜的时候了。
![]()
华晨集团在经历了9个多月的破产重组之后,以“宝马中国16.33亿元人民币购得‘中华’汽车品牌”收场。
你这该死的臭弟弟,赶紧叫爸爸!!
玩笑归玩笑,各位不要被K哥误导了,“中华”被宝马中国收购,并不是宝马想要这个品牌,宝马对此的回应是 ——
“我们希望以实际行动支持华晨集团的重组,并致力于进一步拓展我们在辽宁省的业务。我们希望使用华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现有的生产能力。”
![]()
K的是理解是,对于负债累累的华晨集团来说,宝马是伸出援手的人。
另一方面,对宝马来说,它在国内的发展非常迅猛,可以改造利用“中华”汽车的生产线,以此来赚更多的钱。
K哥不是专业的,但我觉得这一波应该是皆大欢喜了,包括“中华”车主们,你们的车已经绝版了,不应该开心才对吗?
总之,可以肯定的是,“中华”汽车品牌将不复存在。
再说回开头提到的“以技术换市场”,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利用好的话,很容易把自己玩死了。
所有活到今天的自主品牌都是值得尊敬的。
不过很快,到2022年,中国市场会逐步开放海外车企独资建厂。到时候,谁也没有靠山,全凭实力说话。
希望“中华”的例子不会再上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