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担心“失去灵魂”的上汽,选择了一个新的合作伙伴。
8月9日,中兴通讯发布公告,近日,上汽集团与中兴通讯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汽车电子、5G行业、数字化、品牌建设、企业管理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上汽果断拒绝了华为,却转身签了中兴]()
这就非常有意思的了。毕竟,刚刚拒绝过华为,牵手华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这是上汽给了华为一个“下马威”?
上汽选择与中兴合作
前段时间,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一语惊人,却道出了行业实话:“这就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华为所提供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几乎足以让所有车企“躺平”,华为搞定一切,主机厂只负责造车?然而,主机厂并不甘心于“代工厂”的角色,那句“灵魂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道出了选择与科技企业一起造车的主机厂最主流的心态。
![上汽果断拒绝了华为,却转身签了中兴]()
或是为了防止一家独大?上汽在与华为有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还选择了与华为有相似业务的中兴合作。
根据公告,上汽集团正在“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方面实现技术底座的战略布局,正在打造“云管端”一体化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在“操作系统、基础软件、芯片、软件架构、算法能力及智能化平台”上有深厚的积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5G技术、V2X网联等网络连接技术方面具有领先的能力和产品优势,基于这些基础能力结合合作伙伴,形成对行业理解方面的优势。
根据上汽集团与中兴通讯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加强车用基础软件技术、基础硬件平台、云计算、智能网联等方面的战略协同创新合作,中兴通讯还将继续推进与上汽零束、联创电子等公司之间的合作。
中兴早已涉足汽车领域
其实,中兴对汽车业务一直垂涎三尺。
2012年,中兴成立了中兴新能源汽车公司,研发无线充电技术,与奥迪、宝马、比亚迪都有合作。
![上汽果断拒绝了华为,却转身签了中兴]()
2016年,中兴又成功收购了珠海广通客车,进而组建全资控股子公司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
2021年3月,中兴内部发文表示,将成立汽车电子产品线,同时将设立汽车电子团队,隶属于系统产品技术规划部,其定位是负责汽车电子领域的统一业务规划和经营。
这意味着,中兴涉足智能汽车领域。截至目前,中兴在整车制造、自动驾驶研发、车联网、动力电池研发等方面均有布局。
在造车中扮演什么角色?
中兴会造车吗?今年上半年,小艾在深圳曾经与中兴高级副总裁王翔有过一次深入交流。
他说,中兴介入“汽车电子”是四个字,不是汽车。中兴本身是从ICT起家,伴随着汽车的“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其中智能化和网联化是中兴的传统强项。
![上汽果断拒绝了华为,却转身签了中兴]()
“对中兴成立汽车电子仅仅是把我们原有的强项用于汽车这个场景上”王翔说,中兴在汽车领域投入得非常早,很多模块、汽车模组、TBox等已经在汽车上得以应用。
而对于中兴成立汽车电子产品线,意在把公司各方面能力集中起来,中兴通讯定位“数字经济的注入者”,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汽车领域。致力于对汽车领域基础的器件、软件、操作系统以及电子产品和信息、计算等相关能力提供基础服务。
“我们不会去造车,但是我们和车企是很好的伙伴。”他说。
![上汽果断拒绝了华为,却转身签了中兴]()
同样是牵手车企,中兴与华为,有何不同?
华为公开表示要做向车企提供智能化技术的供应商,所依靠的正是华为过去三十多年来在ICT方面的积累。
在战略定位方面,中兴则明确表示,将发挥ICT优势拓展汽车电子,只做“被集成”,用自身在ICT领域的能力来助力车企成功。
其实表达的意思并无本质上的不同,都在表明,在新四化趋势下,科技企业要为传统车企赋能。但两家企业的角色扮演也有些微的差异:一个更强调“共创”,一个更强调“打包”。这一点与两家企业的风格息息相关,华为采用的是一套解决所有的主动式,颇有点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相反,中兴明确表示只做“被集成”,甘愿成为幕后英雄的低调态度,自然更让主机厂安心。
![上汽果断拒绝了华为,却转身签了中兴]()
总结:
其实,上汽不只是与中兴牵手,还与通信领域的另一家企业OPPO建立了合作关系。OPPO与上汽合作的目的也是在“SOA 应用服务、生态域融合、车机互联”等领域,打造未来智能汽车生态。
多家供应商共存的状态,正传递出主机厂的一个鲜明态度——“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了让自己不失主导地位,沦为了“工具人”,优秀的汽车企业绝对不会交出主动权,也不会满足于在新四化的浪潮下,只扮演代工厂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