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对外地车进京限制再次升级。2021年北京进京证政策规定:外省、区、市号牌机动车进入本市行政区内道路行驶的,应当办理进京通行证,其中进入六环路(不含)以内道路和通州区全域范围道路(不含高速公路主路)的,办理“进京通行证(六环内)”,每次有效期最长7天,载客汽车每年每车最多办理12次,其它车辆不限制办理次数。不进入上述区域的,办理“进京通行证(六环外)”,每次有效期7天,不限制办理次数。
毫无疑问,新政策的推出,让原本在北京就“寸步难行”的外地车雪上加霜。面对新政策的推出,很多网友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限行限购缓解了交通压力,也有人认为购车与合法路权是人人平等的。其实除北上广深外,太原、西安、郑州等城市,也开始了车辆出行限制政策。限行限购能否缓解大城市拥堵?如何治堵才能标本兼治?本期一品大咖谈我们就与专家们共同探讨。
师建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限行限购本身就不合理,不仅解决不了拥堵问题,同时也限制了消费,解决拥堵问题必须采用科学的道路交通管理方法,才能一劳永逸。
宋健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
在日本很多富豪和高官都挤地铁,因为他们知道开车会出现拥堵,但在中国这些人是不可能坐地铁出门的,所以说限购就是在保护他们的利益,保护有车人的权益。之前买车的人开车舒服了,但后面却限制人买车了。
陈全世
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
取消限行限购整体对汽车行业的销量提升效果并不明显,目前很多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是有目共睹,彻底放开限购只会加剧拥堵现状,预计大城市短期内难以放开限购。
薛旭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从根本上讲,限购不是最有效的和最佳的方式方法,因为它限制了百姓使用汽车的最基本的权利,比如周末的时候大家出去旅行或者旅游,紧急情况之下,愿为特殊的需求支付停车费,比如说就医等等。这种权利因为限购完全被剥夺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这个限购本身不是一个最佳的缓解拥堵的方法。其次,限购严重影响了汽车产业和经济发展。
陈全世
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
一方面希望通过政策救市,另一方面又没有合理的办法治理拥堵,这确实很矛盾,将大城市资源进行疏解,扩散到周边城市从而促进人口转移,这是解决城市拥堵非常不错的办法,但短期内很难实现。
王秉刚
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
首先要规定每个人或家庭购车数量,同时规定家庭第二辆车必须是纯电动汽车,此外加大开车前往拥堵区域的成本,多占资源多缴费也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
薛旭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从本的角度看,大城市要做好规划提前量,在发展大城市和城市规划当中要留下足够的交通和停车场地。从标的角度看,短期内想要解决拥堵问题,特定地区实行拥堵费的选择或者停车位的选择,就是一个很好的均衡方法,或者同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在伦敦,特定时间段和空间内,适当收取拥堵费也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