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价提车这事
相信大伙都不陌生
这种中国特有的销售模式
在中国市场流传已久
反正一个愿卖
一个愿买
这种情况早就见怪不怪
最近一年里
加价提车说的最多的
当然就是本田思域
12.18万的起步价
却有堪比凌度1.8T车型(21.39万)的性能
而且功能配置和颜值都这么高
任谁都想买一台
但是你想入手
那还得加价5000元
颜色还随机生成
这就很尴尬了
而对于这种加价现象
有的人觉得
就是经销商和厂家作怪
看你们都抢着要
当然要坑你们一笔
反正客户不缺
你不要
还有大把人抢着要
这种“潜规则”
可以说是经销商之间的小把戏
甚至是一些厂家
都在默认这种加价行为
从最开始掀起SUV热潮的本田CRV
到大众的一系列车型
再到刚进行国产时
需要加价10万才能提车的奥迪Q5
都在走这种加价套路
而一些进口的豪华车型
加价30、40万也是常事
但这种加价手段
如果长期出现
无论对经销商还是对厂家
都会有着不良影响
那他们真的愿意加价吗?
先撇开那些待价而沽的商家不说
其实有很多的厂家都不愿意进行额外加价
因为相比价格
厂家更看重的是销量
因为厂家获利的渠道
不仅限于卖车本身的利益
还牵扯到车型的售后保养
易损件的更换
重要部件的更换等方面
厂家都能从中获利
所以厂家更在乎的是
销量和保有量
毕竟
卖得出的才是车
卖不出的都是铁
品牌形象和口碑
作为一个汽车品牌
最看重的
当然是品牌的形象和口碑
而这两点
都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如果一味的加价
短时间内
或许能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但长期下来
消费者自然形成消极情绪
对这个品牌失去信心
长远来看
对品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
现在有些厂家坚决禁止经销商加价卖车
例如现在炒的火热的吉利博越
即使到了一车难求的情况
吉利还是严格规定
所有经销商不允许有加价行为
此举不仅收获了“民心”
树立了口碑
更是坚定了人们买博越的信心
产能是硬伤
归根结底
加价提车的原因
还是在于供不应求的问题上
而产能就是这供需问题的关键
有一些车型会因为零部件供应不足
形成产能不足的问题
例如丰田的汉兰达
由于2.0T发动机产能不足
每个月只能供应几千台
就算丰田想提高汉兰达的销量
那也是有心无力
还有一种就是厂家本身制造能力的问题
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
建造新工厂
提高生产力
但这工厂建造并非普通的和水泥建屋子那么简单
造车工厂
必须要进过前期选址、报建、
厂房建设、设备安装与调试等多个重要步骤
短则2-3年
长则4年左右
等工厂建好了
热门车都过时了
加价买车值不值
说到最后
兵哥还是回归到大部分人比较关心的问题
加价买车到底值不值
从价值来看
像思域和汉兰达这种性价比较高的车型
如果不是严重的加价
那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重点还是这款车是否真的符合你的需求
是否值得你花金钱和时间去等待
如果有更好的选择
或者能够退而求次的
那就没必要去凑这个热闹
当然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
文章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