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的例子只要一个,就会有无数的人投身其中,这就是典范的作用!
随后,各种共享“创意”层出不穷,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移动电源,再到如今的共享汽车,似乎没有啥不可以“共享”的。
![]()
但是,它们真正能成事吗?
共享单车的创始品牌摩拜被收购了,小黄车面临长队退押金,小蓝倒闭了,曾经市场上的大佬现在也被市场戳的千疮百孔,回到现在的共享汽车,看似广阔的前景下却是一片黑暗。
![]()
因为,它们和共享单车有着不少共同的痛楚,甚至比共享单车更难!
1、盈利遥遥无期
比起共享单车靠人数,押金来铺平成本,共享汽车想要铺平成本或者说盈利更难,大面积的投入预示着更高成本的投入,而不扩大范围,也最终会被其他大鱼吃掉,硬着头皮上的企业绝不在少数,为的是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获得更高额的融资。
![]()
换种情况来说,即使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领头羊又如何?
对于盈利,除了每次的使用费外还有什么?
单凭使用费用来拉平收支,恐怕有点想多了,这些新公司看中的是还有我们常说的大数据,这类数据的用处在哪里?我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脑补)。
这里,插入一句:汽车租赁市场发展了这么多年,之所以还能持续玩下去,原因在于低成本投入,可控性更高。
2、管理成最大痛点
共享单车给出行带来了便利,但是同样也产生了新的问题:乱停乱放。共享汽车有固定的还车点,没有乱停乱放的问题存在,但是同样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距离问题。
因为普及率的问题,广大的消费者并不能在自己家楼下享用到共享汽车,往往有一段距离,甚至在一个片区仅仅只有一个点,稍微远点反而变得难受。
![]()
除此之外,车内卫生,车辆状况的管理和共享单车一样难以落实,全凭驾驶者的个人意愿,此前出现过共享汽车轮胎不见,车子被刮花等等现象,无从追责的事情也就变成了一种无责可担的空白区间。
![]()
让共享汽车普及很简单,但是管理却并不容易,没有一套是更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最终也将被管理成本给拖垮。
3、前景并不广
看似前景广阔,但是真的广吗?
按照2018年国内汽车保有量的报告,截止目前已经突破3亿,相对于国内15亿人口来说微乎其微,但是放归到实际,得先排除掉一大波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的人,一大波已经上了岁数的,一大波用不起的人,说白了,主战场依旧是一二线城市。
![]()
但是,生活在一二线的消费者,也面临着两大难题:堵车与买车,一线城市堵车为主,二线城市买车为主。
对城市无车的消费者,对于他们来说,有车就真的方便吗?就拿深圳这个城市来说,特工去尝试过几次,除了可以开开车,提前体验下共享汽车外,其他的并没有太方便,也仅仅是想把那几张优惠券用掉罢了,除此外,还得提心吊胆,担心被剐蹭,违章等问题。
不过,对于新手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最有价值的练车手段了!
在汽车日益普及的今天,共享汽车真的能有效发展下去吗?
有车一族真的会闲来无事去开个账户共享吗?
4、其他市场的崛起
除了自身的不完善外,共享汽车的份额也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C2C租赁,各大车企开始布局的智慧出行(和神州专车类似),相比共享来说,C2C租赁的好处是轻资产,更灵活,而智慧出行背后有车企的大力支持,服务态度更好,效率更高,最为重要的是费用并不比共享汽车高多少,同时省去了各种麻烦事情。
![]()
前景堪忧,收支的不平衡,接下来的事情谁都可以猜到,最终会导致资金链的断裂,对于企业来说,接下来就是破产,清算,作为还有押金的你,真的希望有一天去总部排队吗?赶紧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