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堪比九九八十一难之后,法拉第未来终于在美国以SPAC的方式上市成功。FF91的量产成功与否和后期的销售情况成了FF乃至贾跃亭本人的背水一战。如果输了,那FF和贾跃亭将万劫不复,彻底从历史的舞台中退出;如果获胜,那说不定贾跃亭、FF或者整个乐视系都有了东山再起的可能。![]()
SPAC上市,FF能否咸鱼翻身
对于FF来说,在借道SPAC上市之前,走过了太多太多曲折的道路。从风光无限的乐视到九城、恒大,FF有过高光时刻,也有过游走在破产的边缘,但是始终没有办法走完量产的最后一里路。这次通过SPAC这样的方式上市成功,为FF换来10亿美元,而这笔资金也将全部投向FF91的量产,打响FF的品牌,并助力定位更低的车型的研发,无疑是雪中送炭。![]()
单从FF91的参数来看,这款车时至今日拥有比较强的产品力:三电方面,FF91的最大功率783千瓦/1050马力,仅2.39秒加速至60英里;在智能网联方面,FF91周身配备了10个摄像头,分别安装在车身前部和后部,13个雷达+1个3D雷达,高精度传感器12个,周身超过30个传感器,为日后的高等级自动驾驶的部署打下了硬件基础。此外,FF91还拥有VPA可变驱动底盘架构,其不仅可以实现在同一个平台上构建轿车、SUV甚至高性能赛车等多种车型的意图,而且具备软件控制下的四轮驱动系统,能够对驱动力进行精准地分配,达到最好的驱动效果。此外, VPA架构还是一个底盘与车身一体化的单体壳车身结构,在安全系数方面也较为领先。![]()
但纸面数据的再优异,也换不来FF91实车下线时真正的产品力来的更有说服力。FF91的确也曾经有过高光时刻,但是现在要打消所有人的质疑,将设计参数真正转化为产品力,对FF如今颇有些千疮百孔的团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中美双主唱,能否双轮驱动FF?
随着SPAC上市成功,FF91在未来12个月内将实现量产交付。上市换来的资金,将用于改造加州汉福德的工厂,而该工厂预计每年产能为1万台。考虑到FF91的售价,初期1万台的产能足以满足客户端交付的需求。如果后期FF91销售情况良好,据相关消息,进军汽车代工行业且在美国有工厂布局的富士康将会是FF在美国的代工伙伴,帮助FF快速推进后续车型在美国的大规模量产。当然这也是后话。![]()
在FF的布局中,中国电动车市场向来是拥有和美国一样的权重。根据相关报道,FF这次回归中国将落户珠海。在制造方面,其将寻求吉利和富士康的合资公司来做代工。对于现在的FF来说,虽然上市成功收获10亿美元,但是要同时支持中美两个工厂显然还不够。所以利用国内富裕的整车产能,使用轻资产的模式来推动车型量产,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做法,但也是FF唯一的选择。![]()
中美双主场之外,FF在韩国与当地的Myoung Shin签署协议,为未来在韩国利用通用汽车富裕的产能进行生产扫平了障碍。当前通用汽车在韩国的经营面临比较大的困难,而韩国本身也缺乏像国内这样的新势力造车企业。通过引入FF,韩国的很多汽车相关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都能找到新的工作岗位,所以从政府和政策层面,FF进入韩国也没有太大的阻碍。![]()
FF前路并不平坦
放眼全球,电动车市场的赛道也已经越来越窄,我们能够想得到的全球巨头,都在电动车或者自动驾驶领域有所布局。
在美国,特斯拉已经形成气候,在全球车企中独领风骚。Lucid、Rivian以及蠢蠢欲动的苹果、亚马逊、谷歌等,都已经涉足了汽车行业,更不用说通用、福特以及实力比原来FCA更加强大的STELLANTIS同样虎视眈眈。同时,当前的竞争,已经从之前的整车集成,逐步向掌握三电底层核心技术、自研自动驾驶芯片和算法平台、开发SOA这样的软件平台,由软件定义汽车这些方向发展。而这些更深层次的投入,动辄都是数以十亿美元计,而现在的FF无论如何是不具备这样的资金实力和技术积累的。![]()
更不要说,作为FF背后的实际控制人,贾跃亭之前不良记录给FF所带来的是商誉方面的巨大影响。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在和FF合作中,都会设置更加严格的前置付款条件,由此会让本就不宽裕的FF在流动资金方面更加捉襟见肘。要想走通日后的路,除了尽快推动FF91车型量产,打响品牌号召力之外,让更低级别的走量车型迅速上市放量,更是重中之重。![]()
FF或者贾跃亭要感谢的是美国证券市场中还有SPAC这种上市的模式,能够让FF集中所有资源来推动FF91的量产。但是无论上市融资成功,还是量产成功,都只是成功的第一步。现在FF91面对的对手,已经不是只有FF91一家,而电动车或者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对于主机厂的要求也绝非仅仅将零部件总装在一起那么简单。聚拢失散的人心,培育市场的信心,FF或者贾跃亭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