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鹏汽车更新了港股全球发售文件,本次IPO小鹏汽车拟发行8500万股普通股份,其中国际配售8075万股,公开发售425万股。
![]()
此次IPO,小鹏汽车定价将会参考美股最高不超过180港币(即换算成美股46.39美元/ADS),拟融资额度最高不超过153亿港币。
造车新势力一次上市不够,还得再来一次?这可能是造车急需大笔资金投入的真实写照。也许,对蔚来、理想等已经赴美上市的新势力来说,小鹏汽车的此番行动将成为重要参考。“双重上市”会不会因此成为造车新势力的“新风潮”呢?
双重上市VS二次上市
近段时间以来,中概股回港上市的并不少。
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从美股退市重新在A股或港股上市,称之为二次上市,这也是阿里巴巴、百度、网易等大多数中概股回港选择的二次上市方式。
第二种是双重上市,即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在美股和港股分别上市。当然,这个要求也更为严格,因为要接受两边的共同监管。
![]()
百济神州就曾实现多地上市。2016年2月,该公司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募资1.82亿美元;2018年7月29日,于香港双重上市,共发行6560万普通股,占经扩大股本的8.55%,最终募资9.02亿美元。
毫无疑问,小鹏是属于双重上市。值得注意的是,本次IPO小鹏汽车暂未定最终发行价,而在美股市场中,小鹏汽车报价在40美元左右。
而招股书显示,上市前,何小鹏持股21.75%为最大股东,淘宝持股11.9%,IDG资本持股4.8%,五源资本持股3.2%,纪源资本持股2.8%。
为何急着回港上市?
那么,小鹏为什么要选择双重上市,而不是二次上市?
实际上,小鹏汽车并不符合二次上市的条件,因为这有一个条件就是,在“另一家符合条件的交易所至少有两年良好监管合规记录的要求”。
![]()
刚赴美上市不足一年的小鹏,时间上还不够。
问题又来了,既然赴美上市了,为何还要急着回港上市?
专业人士的回答是,在香港上市,可以分摊美国资本市场尤其是二级市场不确定性的风险;同时,双重上市对企业融资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双市场可以直接提升小鹏汽车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有助于扩大品牌营销。
毕竟,中美贸易对股市的影响非常微妙,多一个资本市场,可以对冲一些风险。
而且,有段时间,国外知名做空机构香橼就曾发表与蔚来股价有关的言论,当时受到“做空”消息影响的“蔚小理”,股价纷纷跳水。
其他新势力跟吗?
如果成功上市,小鹏将成为唯一在美国纽约和中国香港两地上市的新势力车企。
这些新能源汽车纷纷赴美上市时,是何等风光,股价飙升、市值狂奔。一会儿是特斯拉市值超越丰田,一会是蔚来市值超越上汽。
![]()
小鹏汽车去年赴美上市之后,股价从15美元/股一度涨至最高74美元/股,超越了广东汽车“老大”的广汽。但没想到的是,资本狂欢过后,如今小鹏的股价已跌至42.22美元/股附近。
资本市场趋于冷静,股价持续低迷,这样的情况下,同伴蔚来、理想等的遭遇也相同。
其实说来说去,上市的原因要么是缺钱没法造车,要么是希望引入更多的钱实现更大的抱负。
别看新造车势力现在的毛利已经可以为正,但是净利尚未转正,作为传统制造业,造车简直是个烧钱的“无底洞”。
![]()
以蔚来为例,2018年-2020年蔚来汽车每年净亏损分别为96.39亿元、114.13亿元和53.04亿元,三年净亏损总和超过260亿元。今年一季度,“蔚小理”合计亏损60亿。
账上有钱,也不敢高枕无忧。截至2021年3月31日,小鹏汽车的流动资产净额为人民币315.82亿元,根据小鹏的说法,目前运营资金也只是“足以应付未来最少12个月的需求”。
![]()
此次回港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拓展产品组合及开发更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包括引入新车型和开发下一代XPILOT,提升动力总成、电子电气架构及超级充电技术等。
毕竟,造车新势力们不只是要面对来自国内的挑战,更要面临如特斯拉等的外部挑战。仅从今年一季度来看,“蔚小理”的营收总和仅为特斯拉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