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即日起,汽车行业资深专家方圆成为《车业杂谈》汽车新媒体平台独家特约汽车行业评论员。本篇文章以专访形式,由方圆专家与大家分享其对中国汽车市场2018年的回顾与2019年的展望。
01
《车业杂谈》:中国汽车市场自1990年以来,经历了28年增长,2018年为首次汽车市场负增长的年份,您的看法如何?
方圆: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28年增长(其中很多的年份是高速、两位数的增长),2018年首次汽车市场负增长则是多个因素形成的。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回落、波动是必然。
1)首先,中国汽车市场经过多年的增长,市场开始逐渐成熟、增长空间开始趋向缩小。以近日公安部发布的信息来看,2018年中国机动车驾驶人为4.09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69亿人;机动车保有量为3.27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2.4亿辆。为此,千人汽车保有量约为170辆(根据国家统计局 - 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如果按照人口自然增长(0.38%),以及目前汽车销量水平及增长预估,5年后千人汽车保有量大约为240辆,10年后大约为300辆左右(趋向峰值)。
2)从2018年中国经济趋势及季度GDP增长的走势来看(Q1为6.8%,Q2为6.7%,Q3为6.5%,Q4为6.4%),中国经济增长由于体量增大开始趋缓,而汽车市场的销量趋势根据季节调整后也与中国经济增长趋缓相吻合。一般情况下,人均GDP增长与汽车销量成正相关(如GDP增长高,总量大的地区销售增长或坚挺,如中国GDP第一大省广东—预计2018年GDP近10万亿元,同时也是2018年汽车销量唯一正增长的省份)。
3)从近日广发银行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发表《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来看:中国城市家庭的户均总资产规模161.7万元,户均可投资资产规模55.7万元。家庭总资产配置中,房产占比高达77.7%,年轻和年老家庭房产配置过多。为此,当经济增长趋缓时,从可支出资金管理上的预期,其趋势也与汽车市场的销量趋势相吻合。
4)一些促销政策的到期不再延续,如购置税减免等。
5)多种出行方式的高速并行发展。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际轨道交通,2018年高铁旅客人数首破20亿,同比增长16.6%,累计90亿人次;高铁总里程突破2.9万公里,投产新线4683公里,其中高铁4100公里;2019年还将确保投产新线6800公里,其中高铁新线32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2017年,中国内地累计有34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5033公里,规划线路总长7293公里,预计2023年将超出10000公里。2017年新增运营线路33条,同比增长24.1%;新增运营线路长度880公里,同比增长21.2%;2016年新增线路535公里。公共客车交通,共享汽车交通,各种形式的出租车交通。
6)由上述原因导致二、三、四、五城市的购车消费下滑。三、四、五线城市是购车主力,特别是首次购车的主力(2018年全国首购与再购的比例已经接近50:50了。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再购比例开始超过首购,有的再购比例高达65%以上)。
7)近几年二手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16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为1039.0万辆,首次突破千万级别,同比增长10.33%;2017年中国交易量达1240.1万辆,同比增长19.33%; 2018年1382.19万辆,同比增长11.46%,预计2022年二手车交易量近3000万辆(2005-2015年,美国年平均二手车交易量为3972.7万辆,其中最高年份4260万辆,最低年份3560万辆)。同时,二手车的主战场为三四五线城市(包括部分二线城市),也是目前大多数自主品牌的主战场。
综合上述,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平衡点/平衡周期迟早会到来。目前来看,是平衡周期的到来。
02
《车业杂谈》:目前,关于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及未来的预测,有乐观的,谨慎的,悲观的,也有谨慎乐观的,谨慎悲观的。您的看法如何?
方圆:虽然,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首次为负增长,市场开始逐渐成熟、增长空间开始趋向缩小,但中国汽车市场依然是全球的最大的市场(2018年汽车销量 - 中国2808万辆,美国1727万辆,欧洲30个国家/地区为1562万辆;中国汽车市场约占全球的1/3),是众多大型汽车集团的主战场,也是单一国家的最大市场(中国市场 - 占宝马全球销量的26%,占奔驰全球销量的27%,占奥迪全球销量的37%,占大众集团全球销量的39%,占大众品牌全球销量的50%,占通用集团全球销量的40%等)。为此,中国市场的总量很大,增长上下的冗余度也大。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度的大小,为正或为负取决于以下三大因素。
1)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是放缓,2019年的GDP预计在6.4%左右。一般情况下,人均GDP增长与千人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正相关。
2)中国经济发展节奏控制,汽车销量相关政策。由于中国经济的体量越来越大,2018年的GDP经济总量已经突破90万亿元,经济发展趋势放缓是必然的。但如何在经济发展趋势放缓的过程中平稳的发展,部分取决发展节奏的调控、 促进或调整的相关政策。在GDP统计中的41个产业中,汽车工业及相关产业链的产值排在第二位(第一位为电子工业),汽车工业及相关产业链的总产值占GDP的比重约为12%左右。在今后5-10年中还会逐步增加(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汽车产业,汽车智能制造产业等),预计可达15%左右。同时,汽车产业链整体较长,涉及诸多行业,可带动数十个至上百个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就会带动相关产业增加10个左右就业岗位。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接近5%。为此,预计会有相关政策来保持稳健发展。
3)各个汽车集团的发展力度,产品/车型布局,以及产能效率效益的实施。如上所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众多大型汽车企业的最大市场。可谓,谁赢得了中国市场,谁就赢得了世界。全球各大汽车企业都在中国进行了可观的产能布局,车型布局。按常规,产能利用率要达到85%以上才可获得可观的利润。量价平衡,产值及利润平衡将决定产能利用率。为此,各大车企势必力保产能利用率要达到85%以上。 2018年一汽-大众之所以销量逆势增长,销量首次突破200万辆(见下面),其原因之一是产能的释放,特别是其SUV产能的释放。2018年一汽-大众东北(长春),华东(青岛),华北(天津),华南(佛山二期)4大基地同时投产,产能增加105万辆。目前一汽-大众5大基地(含西南成都基地),总产能达300万辆,为大众2025战略夯实了产能基础。
综合上述,我对2019年汽车销量持谨慎乐观,预计新一轮的SUV增长即将开始,预测汽车销量大体与2018年持平。
03
《车业杂谈》:虽然,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是负增长,但有些汽车企业的销量还是正增长,如一汽、上汽、吉利汽车等。您的看法如何?
方圆:2018年上汽集团销量同比增长1.8% 达705.2万辆,其中上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4.5%; 一汽集团销量同比增长2.2% 达341.8万辆,其中红旗品牌销量同比增长602.4% 达3.3万辆;吉利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0.3% 达150.1万辆;沃尔沃中国销量为13.0万辆,同比增长14.1%。
这些汽车企业之所以能够正增长(上汽/一汽基数大),有些增长的较快(吉利),无一例外、都是有一个共同点 — 精准的SUV产品布局,抓住了SUV市场增长的战略机遇期。
1)上汽集团。整个上汽集团SUV销量从2017年的175.8万辆增长到184.3万辆,增加8.5万辆SUV,同比增长4.8%。上海大众增加7.5万辆,上汽乘用车增加7.8万辆,凯迪拉克增加2.5万辆(通用下降9.2万辆)。上汽集团SUV占比从2017年的25%提升到2018年的26%。如果上汽集团继续保持轿车销量,同时不断地提升SUV占比、提升到40%(大多数自主品牌都超过50%,而40%预计是合资品牌大型企业集团的目标,如大众中国),则其销量还会有持续提升,销量有望突破800万辆。
2)一汽集团。2018年一汽-大众(含奥迪)全年各种车型销量达203.7万辆,同比增长2.6%(增加5.3万辆,其中SUV销量增加4.5万辆、为主要贡献),市场份额上升至8.8%;一汽丰田销量为72万辆,同比增4%,达标率为102%,市场份额达到3.2%,增长0.3%,其中SUV销量增加2.5万辆。
3)吉利汽车。吉利SUV总销量增加22.5万辆(SUV销量历程:2015年6万辆,2016年23.4万辆,2017年63.3万辆,2018年85.8万辆)。吉利汽车2016/2017/2018年三年来的高速增长是一个抓住SUV市场战略机遇期的典型案例。如上所述,2018年吉利全年各种车型的销量增长了20.3%,吉利2017年销量124.7万辆,2018年150.1万辆,其中SUV增长22.5万辆,增长几乎全部都来自SUV的增长。而2017年更是如此,SUV销量增长39.9万辆,其增长全部都来自SUV的增长。2016年的高速增长也是类似的故事。如计沃尔沃,2018年吉利SUV的总销量与长城汽车SUV的总销量已经不分伯仲了(89.9万辆vs 90.6万辆)。即使不计沃尔沃SUV销量,吉利85.8万辆的SUV销量已经超出很多汽车企业乘用车销量的总和。
4)2018年沃尔沃中国SUV销量为5万辆,增长29.9%。
综合上述,谁抓住了SUV市场增长的战略机遇期,进行了精准的SUV产品布局,实施精准的SUV产品营销,谁就赢得高速增长。
04
《车业杂谈》:2018年中国市场汽车SUV销量已经下滑、首次成为负增长,2019年SUV市场的前景如何、未来前景如何?同时,对于企业SUV销量来说,是否100万辆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
方圆:的确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SUV销量已经下滑、首次成为负增长。但正如前面所述,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市场的总量很大,增长上下的冗余度也很大。谁赢得了中国市场谁就赢得了全球市场。对于SUV销量已经下滑、首次成为负增长而言,主要是中国SUV市场开始进入结构调整期。从需求端来说,从供给侧来说,是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它包括三个方面,
1)就高端产品而言,产品品种/品类还不够齐全,覆盖面还不够广、不够深(与轿车对比)。就具体案例来说,如大型企业及合资品牌的SUV销量在其企业销量中的占比较低。如上汽集团SUV销量占比约26.13%,大众中国SUV销量占比约19.95%,上汽通用SUV销量占比约19.50%,丰田SUV销量占比约25.90%。
2)就中端产品而言,产品品种分类还不够精细。
3)就低端产品而言,性价比还不够卓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2018年二手车SUV交易量为113.56万辆,同比增长30.83%(2017年为86.8万辆)。其增量27.0万辆,恰巧不但弥补了2018年的SUV新车下滑的销量,还略盈余。
就高端/中端产品而言,大众汽车已经完成SUV产品布局。据德国汽车周刊,大众SUV战略2025计划(特别是大众品牌2025计划—2025年大众品牌旗下50%将是SUV —500万辆,预计将有多达30余款的SUV上市)。大众SUV战略2025计划类似大众2005年的“奥林匹克”复兴计划,旨在大力提升其SUV市场占比。大众在中国市场SUV布局/投放车型总数将达到16款左右,其目标与轿车车型数量相同。2019年就有4款等全新SUV车型上市,如T Cross、捷达品牌SUV、探歌R-Line、途昂coupe。大众SUV战略2025计划将类似当年“奥林匹克”复兴计划轿车战略,将会大力拉动其SUV增量。2023年大众中国SUV销量占比或许可达40%左右。大众投放的新SUV,特别是多款紧凑型/小型SUV,将集中在20万元以内的市场,其主力车型将聚焦13-20万元价区,将会对中国自主品牌产生较大的影响。2019/2020年自主品牌SUV市场份额或将面临减少约5%左右的挑战。
就高端/中端/低端产品而言,吉利汽车布局比较完善,覆盖面较广、较深。为此,也正如上所述,吉利汽车在如此有挑战的2018年,SUV销量还增加了22.5万辆,难能可贵、可圈可点。吉利SUV车型共有8款,其中有6款进入自主品牌前30名。进一步地从数据来看,在其销量中,8万以下的车型占比不到30%,而8-10万,10-15万的车型占比,都超过了30%。同时,吉利在一二线城市的销量占比已经超过了50%。吉利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结果,得益于其精准的产品战略,及精准的营销战略。据悉2019年,吉利将约有6-7款新SUV上市—SX12(中型), 领克04(中大型),FY11轿跑SUV,领克02 PHEV,帝豪GS PHEV,博越改款,以及远景S1改款。
再购市场(增购/换购)SUV为首选。有数据显示,再购人群70%的人选购中型及紧凑车型,其中33%的人选购SUV、为第一大选择。再购最大价格选择占比32.4%,价格区间20-30万元,第二占比24.6%,价格区间15-20万元。一二线城市再购比例已经超出50%。
SUV市场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虽然逐渐进入准红海竞争),SUV车型/销量远少于轿车。2018年SUV年销量超过5000辆的有60款品牌/车型,超过4000辆的有72款品牌/车型,超过3000辆的有93款品牌/车型;而轿车销量超过5000辆的有153款品牌/车型,超过4000辆的有162款品牌/车型,超过3000辆的有172款品牌/车型。以SUV车型兴起国家美国的SUV发展历史来看,其经过了两次大约10年的爆发期发展(1990-2000年注重功能性、越野性)与(2010年-至今,向城市型、油耗经济型、超控型、时尚型转变)。据有关机构预测,美国SUV需求增长将持续至2023年。目前,美国汽车市场SUV销量的占比已经超过了轿车(虽然不能直接类比),福特在美国国内已经停止生产轿车了。SUV车型有其本身的长处— 视野好,通过性佳,功能性强;而其短板是可以改善的,如:操控性差,油耗高,以及风阻大也由于技术的不断地进步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的轿跑SUV的流行,极大地改善了SUV操控性差,油耗高,风阻大的短板,同时也为SUV家族增添了新的时尚造型。
2018年中国SUV市场开始进入结构调整期。当中高端品牌/车型覆盖10-20万元市场,15-25万元市场时,当中低端品牌/车型覆盖5-10万元市场时;当中高端品牌/车型满足一二线城市时,当中低端品牌/车型满足三四五线城市时,SUV市场将会再度蓬勃发展。当SUV产品品种/品类覆盖的深度、广度足够的时候,汽车企业SUV年销量超出100万辆只是个时间问题,预计2020年左右就会有企业突破。目前,吉利与长城的SUV年销量都已接近百万辆。
综合上述, 2018年的SUV销量下滑只是进入了结构调整期,预计2019年就会开始逐步调整回来。SUV市场前景良好,特别是再购市场(增购,换购),市场份额大约还有10%左右的增长空间,汽车企业SUV年销量超出100万辆只是个时间问题。轿跑SUV将会逐渐流行。SUV销量增长(特别是小型SUV、轿跑SUV、EV SUV的增长)将是全球化的趋势。
05
《车业杂谈》:正如您前面提到的,这几年二手车销量或曰交换量增长很快,2018年已经达到近1400万辆了。二手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一定会对新车销量增长带来很大的冲击。您的看法如何?
方圆:正如前面我几次提到的,二手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一定会对新车销量增长带来冲击,或曰很大的冲击。一方面本来可以买新车的消费者去买二手车了。另一方面,卖了二手车的消费又去换购、消费升级买新车了。但总体来说,二手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会对新车销量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会很深远,在汽车行业深刻变革的时代,这对传统汽车企业或许也是颠覆式的。
如前所述,预计2022年二手车交易量约为3000万辆左右(届时中国汽车市场大约有接近5800万辆汽车的交易量,接近美国的总数4000(二手车)+1700(新车)=5700万辆,标志着开始进入成熟汽车市场)。
同时,预计二手车的交易量近几年还会以两位数来增长,届时销量超过新车销量是个大概率事件。如果只计算狭义乘用车,2021年,二手车的销量即有望超过新车销量。
目前,汽车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车新势力层出不穷,传统汽车企业不断地转型升级。现在,造车新势力的车型都是新能源车型,如EV车型,其市场保有量很少,销量不受二手车销量影响。而另一方面,传统汽车企业的销量会受二手车销量影响很大,受二手车的再售率、保值率影响很大。
目前二手车销量中,总体来说,合资品牌的再售率/销量、保值率都超过其它品牌。日系车型保值率较高,但德美系再售率较高。为此,较低再售率、较低保值率的车型及企业会受到二手车销售量快速增长的冲击更强烈些,如果不是颠覆式的。这些企业的破局之路,是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创新销售模式,提升产品质量与品牌美誉度。
06
《车业杂谈》:目前造车新势力层出不穷,虽然近期有不少的舆论认为大多数的造车新势力企业难以成功,但还是不断地有新公司出现。您的看法如何?
方圆:首先,造车是一件面临巨大挑战的事业,造车是一个资本密集、技术密集、设备密集的行业。一台汽车有成千的零部件系统及上万的零部件。一般情况下,大约整车的60-70%的质量保证,60-70%的技术挑战,60-70%的成本优势与零部件/供应商有关。以质量保证为例,如何保证质量(避免召回保证),保证整车及零部件的一致性,耐久性,耐久性一致性,传统的整车企业经过千锤百炼,通过上百年,几十年,十几的历史积累、沉淀出成千上万的设计/生产规范(满足成百上千的法规)等。
很多著名汽车企业在历史上都发生过质量问题,导致销量大幅度的下滑,有深刻的、沉痛的历史教训。要保证设计/制造质量,要有各种体系,质量体系、制造体系、设计体系、营销体系、成本体系、广宣体系(现在还得加上广宣网络体系等)、人员体系,还得有技术体系及技术平台(通过5-10年的打造,实现零部件通用化、系统模块化、整车平台化,涵盖动力系统、操控系统、行驶系统、电气系统等)。这些都是长期积累、磨合产生的。同时,这些会以战略、制度、流程、方法、工具、作业指导书的形式来体现。
打造一款高质量的车型是一项非常有挑战的事情,这也是为何到目前为止,雷克萨斯还在日本本国生产,其原因之一是保证高质量,雷克萨斯常年位居第三方质量评估机构(如JD Power)发布的质量排名榜首,在客户中有卓越的口碑。造车是个大系统工程,类似于精密的齿轮系统,任何一个配合不好、瑕疵,整个系统都会出问题。为此,需要运筹帷幄,涉及的领域有战略学、运筹学、市场学、技术学、组织学(组织行为,组织构架)等。
在这些方面,传统汽车企业有优势,特别在量产十万辆车,几十万辆车,及几百万辆车时,质量保证优势会突显。造车新势力企业突出的优势在于没有存量资产,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快速适应市场,资本青睐等。其短板也突出,如上述传统汽车企业的优势基本上皆为造车新势力企业的挑战。
小批量量产车与大批量量产车是完全不同的。如,如何保证质量一致性、耐久性,耐久一致性,保证技术成熟度/可靠性(如SPICE或A-SPICE),市场培育,渠道建立,品牌打造等。作为参考案例,特斯拉2003年成立,造车历程15年,2018年销售24.5万辆(2017年销售10.13万辆,2016年销售7.62万辆,2015年销售5.1万辆,2014年销售3.16万辆),2018年第三季度才开始盈利(当然历史上曾经有两个季度盈利,其余时间都是亏损。以2013-2016年为例,3年共亏损18.4亿美元,平均每年6亿美元左右)。
造车新势力企业要有鏖战10年不盈利的思想准备,最起码也要有7年不盈利的思想准备(当然也许有的企业做得更好,5年左右即可盈利)。为此,恐怕大多数的造车新势力企业都难过这关。一个值得期待的新趋势是造车新势力与传统汽车的竞合—竞争融合。这样可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新时代下的造车使命。为此,只有接受时代挑战,融合新能源、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交互的传统车企能够胜出;同理,只有敬畏市场、敬畏质量、敬畏制造、敬畏技术、融合整个先进的汽车研发及制造大系统体系的造车新势力企业才能成功。
07
《车业杂谈》:前面您提到技术成熟度/可靠性以及SPCIE,以及品牌打造,能否进一步地拓展引申?
方圆:上述问题以及智能技术应用的量价挑战可以在技术篇,品牌篇中来详细探讨,这里只是就技术成熟度/SPICE做个简要说明。
目前汽车正在从传统的方式向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交互的方向发展。汽车电子/电动/电气化也在不断地发展。汽车的软件与电子器件的控制的功能性、安全性越来越重要。而早在1993年,ISO就制定了软件过程改进与能力评估(SPICE-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Capacity Determination),旨在制定一个软件开发标准流程来保证开发质量,保证出错概率最低。进一步地,在2005年,欧洲汽车联盟制定了专门面向汽车行业的汽车行业软件开发流程及评估模型(A-SPICE),其目的是之一:是确保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软件质量。ECU是汽车的关键、核心控制电子软件系统,控制着汽车的功能性、安全性,其质量至关重要。而目前的汽车有越来越多的各种ECU,以及软件实时升级、迭代技术(OTA - Over The Air Technology)的使用,它们之间的协调、融合、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并不是所有的汽车电子控制软件开发商都遵循A-SPICE或类似标准流程来开发控制软件,并不能完全保证软件的开发质量,给整车质量及功能带来潜在的隐患。
08
《车业杂谈》:前面我们讨论了几个问题,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再回产品战略布局问题。吉利汽车高速增长产品战略布局的含义,大众中国产品战略布局的含义?
方圆:产品战略布局或规划是汽车企业在产品方面的第一要务。它涉及到产品的各个方面,如市场,研发,制造等。但其中最重要的之一是:战略的时效性。吉利看准了中国SUV市场增长的潜力,抓住了自主品牌SUV战略机遇,于2013年左右开始布局,2016年开始发力、开启了SUV高速增加的模式,如上面数据所述,成为2016-2018年企业销量高速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贡献度超过90%,SUV销量从2015年的6万辆增长到2018年的85.8万辆)。
相对于自主品牌,合资品牌销量的SUV占比偏低,普遍低于20%。为此,大众也从2014年左右开始SUV战略布局,2018年开始发力,持续到2025年,计划在全球销量中SUV占比达到50%。产品战略布局往往都会对企业的销量产生颠覆式的影响。战略精准与执行非常重要。精准可以在时效性方面凸显优势。时间:一般决策到开始实施快3-6月,慢6-9个月,而产生的产品滞后可能是1-2年,影响到效益是少则几十个亿,一般都是几百亿。对于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在战略篇中讨论,如战略思维、战略前瞻、战略预测、战略规划、战略布局、战略明晰、战略节奏、战略实施、战略回顾等。
《车业杂谈》:好,谢谢方圆专家,我们期待下期再见,谢谢!
☟
更多精彩内容
领跑中国逐鹿全球,长城汽车2019年将推行全球化战略丨车业杂谈专访
展望2019:三大发展模式,中美德推自动驾驶进入产业大年|车业杂谈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