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速度太快,市场认知与产品实力脱节严重,是目前所有国产车遇到的难题。
2020年,三大中国品牌完成400万级新车销量,成为10万级乘用车市场第一霸主矩阵,从市场份额上来看,中国品牌在入门级乘用车市场中已经凭借着大尺寸、丰富的配置以及出色的动力系统,获得不少用户群体的认可。
颠覆外资品牌过去非常孱弱的入门级产品表现力,是中国品牌过去十年做出的巨大改变。
![]()
但中国品牌仍然有甩不脱的帽子,那就是在合资品牌也混迹于市场的情况下,品牌弊端被市场放大,只要是与合资品牌有共同竞争空间,自主品牌低人一等的帽子就很难摘掉。
塑造品牌强势度,是中国品牌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不能怪罪于用户本身,而是所有消费行为决定。
不是每一位用户对产品以及企业文化都了如指掌,在不熟悉的领域消费遵循的第一理念,必然是广告效应引起的好感,比如说男士选择口红,必然是迪奥、YSL这种大牌,又比如说我们买家电,海尔、格力、西门子都是第一选择。
![]()
这些都是品牌在我们消费行为中起到的作用。
所以,我们不能要求那些不懂车的用户,拥有轻松绕开大众、本田、丰田的魔咒,因为这些品牌在过去几十年中过分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价值,让用户群体在消费产品时第一时间考虑到。
这也是优势,中国品牌并没有这种优势。
虽然在2020年,三大中国品牌完成了近乎400万新车销量,但在真正意义的品牌竞争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与外资品牌的差距,要远远比销量差距更大, 而想要弥补这部分差距,则需要更大的努力以及更长的时间。
![]()
中国品牌需要专业、精致、持久、技术以及口碑五大维度来养护,才能让品牌在市场中树立绝对威信。
海尔在洗衣机领域已经是霸主,华为在手机领域同样是绕不开的选择,格力空调更是行业一霸,中国品牌崛起之路并非没有选择,这些成绩都需要时间沉淀来完成。
在10万级SUV领域与15万皮卡市场,长城已经塑造了出色的口碑以及专业化形象,即便对于外界用户来说,15万买皮卡第一选择一定是长城,10万买SUV第一选择也必然有哈弗,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来沉淀,来验证。
![]()
而8万市场买轿车,帝豪则是标杆。
当然,不乏一些口诛笔伐之人对中国品牌谩骂,这些都源于对中国品牌的偏见,更多人还是希望中国品牌好起来。
换个角度来看,其实我们更想看到的是,一线品牌中有国产车的影子,而不是一线品牌中没有外资品牌的影子,品牌只是个代名词,它衬托出来的是产品强势度,所以中国品牌想要成功,必须要有出色的实力以及品牌文化。
![]()
企业成功都需要隐忍不发的能力,外资品牌也不是一步长成这样的参天巨树。
我们过去调侃,不是中国品牌不好,而是中国品牌没那个标,今天我们反向思考,有那个标来支撑,也必须要中国品牌有更强的实力才行。
贴上丰田标,就必须要有非常经久耐用的可靠性,贴上奥迪标,就必须要有性能与操控,贴上奔驰标,就得有它的设计与豪华。
我们做不到,就不会给自己的品牌带去更光鲜亮丽的外衣。当然,有的时候不是用户嘴太毒,而是产品真的还有优化空间。
![]()
老旧的思想也需要改正,10万级国产品牌未必不如合资车,尤其是经过5年进化的中国SUV市场,第一选择一定是国产车。
但在更高价位市场,我们还没有突破颈瓶的情况下, 外资品牌必然是第一选择。
基于这种背景下,国产车还需要提升更好的品牌价值感染力,让品牌更好的借助产品腾飞,来让那些对产品污蔑的言语戛然而止,毕竟品牌的力量真的可以隔绝大多数问题。
![]()
卖的越好,问题似乎就越多,这是国产车绕不开的“塔西佗陷阱”,就算做的再好,因为流言的流转也会让市场觉得你不好。
克服这种问题,关键就靠产品实力以及品牌感染力。任重而道远,中国品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