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众多互联网企业拥抱造车风口的时候,要是仍有互联网企业不去造车,那它似乎有些跟不上形势了。为确保自己是一家正统互联网企业,滴滴终于宣布,进军造车行列。
滴滴造车,乍一看,难以接受。因为它不像百度、华为等企业拥有较强研发能力,可以在无人驾驶以及车机方面做出突出表现;同时它也不像被称为“科技杂货铺”的小米,在产业链整合上有过人之处。
![]()
但实际上,滴滴却是最需要自己造车的互联网企业。与其他互联网企业和汽车间接关联的关系有所不同,滴滴作为国内最大出行平台,它直接参与到汽车产品的消费以及应用当中。
![]()
在滴滴砸重金反哺用户以及司机的发展初期,它让小部分车主的闲置车辆得以充分利用,而在公司发展后期,滴滴却逐渐让一部分人群,成为以滴滴出行为生的专职司机。当滴滴占据国内网约车市场90%市场份额时,如何提升自己的营收,显然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此时,降低成本自然而然会成为提升营收的最重要解决办法,比亚迪D1就是滴滴为降低成本的最直接产物。
那么滴滴造车仅仅是为了创造营收吗?事情或许并没有这么简单,在滴滴传出造车新闻后不久,又传出滴滴即将赴美上市的新闻。这两件间隔时间不长的事件或许反映了滴滴造车最真实的目的。
![]()
滴滴虽然占据了国内90%网约车市场份额,但滴滴自2012年成立到2019年,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7年时间,滴滴已经烧光了500亿,相比提升营收这项工作目标,解决眼前的资金困境或许更加重要,因为资金问题直接关乎公司未来存亡。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解决资金问题?看到蔚来、小鹏、理想的超高估值后,陷入资金困境的滴滴怎么会不为所动。
此次赴美IPO之前,滴滴其实有意在香港上市,但香港市场600亿美元的估值,显然没有纽约1000亿估值来得更有诱惑,况且此前Uber在美国上市,也让滴滴更容易掌握上市进程。照此计算,如果滴滴在纽约成功上市,上市后,滴滴只需出售少量股份就能获得大量现金解决公司困境。而这种先放出造车消息,再拉动股价攀升的情况,已有恒大作为先例,滴滴自然会将这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
所以,滴滴此次宣布造车,确实有降低自身运营成本的因素在里面,但最终原因,或许还是为了获得更高市场估值,从而解决当下面临的资金困境。
车叔总结
对于互联网造车,车叔并不排斥。新型行业进入到这个传统领域必然会给汽车行业带来更多新鲜元素,让汽车本身在功能方面,更加多元化或更加智能化,与此同时也会提升广大汽车消费者的用车体验。但如果有企业将造车当成造势,那车叔必然不认可此类企业,在车叔看来,他们其实是在浪费国家制造资源,而这类企业也必然不能造出受消费者认可的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