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丨陈光耀 主编丨吴珠伟
撰文丨罗祖星 运营丨江晓闻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
曾经的英雄奇瑞,如今就已近乎“疯狂”。
毕竟,在青岛五道口成为增资扩股“接盘侠”之前,奇瑞的生死已悬于一线。
就在奇瑞身前,众泰汽车已在破产倒闭边缘挣扎:收到914起债权申报,涉及39.56亿元债务;该公司2020年年报显示,当年净亏损10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为111.9亿元。
奇瑞的体量,要大得多。
被隐藏的危局
“负债1314.09亿,流动负债(主要为一年内到期)936.67亿”!
这是中国货币网上,“芜湖建投”(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投资公司)公布的2020年度审计报告中,隐含透露的其关联公司“奇瑞控股”(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奇瑞股份”(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债务总和。
2018年三季度之后,奇瑞股份再未曾发布过年度财报。可能因为此时的奇瑞股份,主营业务已处于十年如一日的持续亏损状态。
但到2018年更甚:净利润-5.28亿;2019上半年,亏损扩大至13.7亿。近十年来,奇瑞股份营业利润率统计如下:
不再公开财报的奇瑞股份,就像盖上了一层遮羞布。
但像一头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土,就等于没有危局了吗?
要知道,无论奇瑞控股亦或奇瑞股份,其资产负债率,十年如一日的高于70%。
虽然,这让我们无法获取奇瑞股份及其母公司奇瑞控股的所有财务情况,但Report汽车还是通过公开渠道,梳理了十年来奇瑞股份的一些数据。
奇瑞股份在2020年的营收,仅为2011年的81.31%。其全年净利润仅有737万元;流动负债481.75亿,流动资产仅为322.07亿,负债率虽为十年来最低,但依旧高达70.18%。
即便没有完整的十年财报数据,从奇瑞股份2011年至2018年公布的财报中,我们也一样能看出明显的走向趋势:
2014年后,奇瑞的研发投入再也没有超过4.82亿人民币,研发营收比没有高于1.7%。
这是什么概念?2020年,广汽集团研发投入51.25亿,研发营收比为8.10%,长城汽车51.5亿,研发营收比4.99%,吉利汽车48亿,研发营收比5.25%,连同样在安徽的江淮汽车,研发投入也达到18.1亿,研发营收比4.2%。
因为营收的不断下降,奇瑞的研发投入不得不一降再降。捉襟见肘的研发投入,不知如何能让号称拥有“工程师文化”的奇瑞继续?
与研发营收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财务费用占营收比的逐年攀升。2017年,奇瑞股份的财务费用达到18.5亿,2018年前三季度达到了11.41亿,至此,奇瑞股份所获得的净利润,是否足以用来偿还其所欠债务产生的孳息尚未可知。
危机,已向奇瑞一步步走来。
为资金疯狂
对于奇瑞而言,走出资金困境不仅是当前的燃眉之急,更是一个十余年来的顽疾。
为此,近几年来奇瑞不得不疯狂的变卖各种资产以变现:
2016年,将变速箱工厂100%股权出售给浙江万里扬,获得26亿元;
2017年,出售观致25%股权给“野蛮人”宝能,16.25亿元;
2018年,出售凯翼汽车51%股份给宜宾五粮液,24.94亿元。
长江产权交易所显示,奇瑞汽车股份的31条产权转让信息中,有29条发生在2018年6月以后。对资金疯狂到“饥渴难耐”的奇瑞股份,甚至已开始变卖冲压线闲置设备——而冲压线设备的闲置,又意味着什么?
同样是在2018年,奇瑞宣布增资扩股计划,但以流拍告终。
为何奇瑞在此时决定增资扩股?一种可能的原因是:自2018年起,奇瑞股份已经无法再发行债券。因为发行公司债券条件中,有一条这样要求: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
这7年期间,奇瑞汽车股份共发行债券338亿元。
如果你以为奇瑞已经无计可施,那就真的“toyoung too naive”了。
“后起之秀”是奇瑞徽银汽车金融。
自2016年起的5年间,它的债券发行总额达518.41亿元。截至目前,其尚有213.25亿债券未兑付。
但仅靠奇瑞徽银汽车金融,依旧是杯水车薪。
变卖资产、广发债券、增资扩股混改都还没有见效,为求生存,奇瑞对资金会疯狂到何种程度?政府补贴是合法的奶酪。
2021年4月26日,奇瑞股份100%控股的全资“孙子”公司,上海世科嘉车辆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发布一则名为《2021年上海世科嘉各类政策项目申报代理咨询项目采购公告》的招标公告,要求中标者“最大限度的为上海科嘉争取相关政府补贴”。
但光政府补贴还不够。同样在这一天,奇瑞股份也发布了《2021年备件精品分公司试验试制车维修验证件拆解服务采购项目》招标项目,罕见的明确要求中标方“对发动机号、VIN码打磨处理”、“针对未实现销售的车身总成,进行切割后再销售”。
车企对试制车进行拆解,是正常的工作流程;但对发动机号、VIN码进行打磨处理,以及针对未实现销售的车身总成进行切割后再销售,乃行业大忌。切割试制车车身关键位置,即使重新焊接也有极高的安全隐患,更不用提打磨发动机号和VIN码将试制、使用过的“二手货”放在、当成新车销售。按现行法规,这样的“产品”是无法上路行驶的。
为节省出如此的成本,这就是号称拥有“工程师文化”的奇瑞,在疯狂中对消费者“研发”出的产品?我们无法预估奇瑞还将做出什么样的举动。
“接盘侠”现身
无论如何,增资扩股流拍的奇瑞必须找到资金。
于是,2019年9月,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再度分别在长江产权交易所发布增资扩股公告,计划募集不低于75.34亿元和68.16亿元资金,合计募集资金预计不低于143.54亿元。所募资金,用于偿还对金融机构的借款,以及奇瑞股份现有业务、新业务的发展及日常经营。
据报道,当年12月,青岛五道口分别向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投资758637.2336万元和686321.7664万元,持股比例分别为30.99%、18.5185%。此外,奇瑞控股的股东华泰资管和瑞创投资将向青岛五道口分别转让15.78%和4.23%的股权。
按计划,增资扩股完成后,青岛五道口将持有奇瑞控股51%、奇瑞汽车35.58%股权,成为两家公司第一大股东,并取代芜湖国资委,成为奇瑞控股实际控股人。彼时,也有消息表示,虽然芜湖国资委不再是公司实控人,但手里依然握有“一票否决权”。
“接盘侠”终于现身,但“增资扩股”与“混改”,似乎并未落下帷幕。
天眼查显示,青岛五道口目前持有奇瑞控股46.77075%股权;但并未持有任何奇瑞股份的股权。这样的结果,与计划中的“51%、35.58%”大相径庭。
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混改尚未结束,青岛五道口背后的大股东——青岛市政府,与安徽芜湖两方依旧在博弈之中;另一种可能则是,青岛方面试图掌控奇瑞汽车未果,仅获得增资入股的“随手礼”:奇瑞新能源项目落户青岛即墨区。
但当前,奇瑞的核心业务奇瑞股份,被剥离奇瑞控股,仅奇瑞新能源项目落户青岛,青岛五道口这比笔投资的回报率该如何计算?
这让青岛五道口看起来更像资金救急的“接盘侠”,因而有报道称其“被奇瑞摆了一道”。
有分析评论认为,奇瑞引入青岛五道口增资,最大的因素或许就在于从国家层面着力推动的国企混改——只有政府退居二线,奇瑞改革才能更彻底。同时,奇瑞汽车近年来销量持续低迷,其巨大的资金压力,迫使芜湖方面不得不放手。
但尴尬的是,引入的新投资方,却依旧没有摆脱地方政府的身份。
混改之前,奇瑞几无退路;若这次混改不成功,“青岛五道口”只成为奇瑞的一块垫脚石,相信再没有人,会敢再前来蹚奇瑞这摊“浑水”。
混改已是奇瑞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但此次混改结果依旧成迷。
无论混改结果如何,即便从“基因”和管理层面成功混改奇瑞,奇瑞面临的困局短期内都难以改变。
乱象之下,成佛,还是成魔?扯下遮羞布的奇瑞将何去何从?
从“自主一哥”到沦落为“卖身求生”的奇瑞令人惋惜。我们虽然潜意识中希望奇瑞能够绝处逢生,然而物竞天择乃自然规律,消费者不可欺。
理性而言,奇瑞走到今天,即便真到有一日面临破产重组,就中国汽车产业大局而言未必是一件坏事,它依旧可以作为其他自主品牌研究的案例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