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个月要2000多元汽油费,换了电车,一个月只要200多元充电费,每次充电费用20多元。而且电车维修保养费用极低,因为不用换机油。每一年在汽车上的支出少了很多。”这是出自一名纯电车车主的亲述。同时我也相信,类似的描述不但出现在车主身上,在车企的营销以及销售的推销术语中也能常常看到。
![]()
更甚至,在部分键盘车神的手下,也时常会出现类似的说法。久而久之,纯电车型成本低的说法就逐渐深入人心。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除了这一种说法以外,我们对纯电车型又有哪些错误认知呢?今天,我们不妨来一起探讨一下。
![]()
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举例说明。以一辆电池容量60kWh,平均百公里电耗15kWh的车型为例,其每400km就会耗尽电量,需要重新充电。已知充电峰价为0.641元/kWh,谷价为0.331kWh,问:这辆车每百公里需要多少电费?答案为:峰价时需9.255元;谷价时需4.96元。
![]()
不难看出,无论是在峰价时、还是谷价时,纯电车型的确有着较低的百公里通勤成本。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还有一个隐藏条件——家里有私人充电桩。而如果自家没有充电桩,需要到外面的公用充电桩充电时,价格就会发生变化。首先是电费会更贵,其次是可能会有一定的服务费产生,更夸张的甚至还会收取一定的停车费用。
![]()
目前来说,公共充电桩的总价大致在1.8~2.0元/kWh的区间,晚上则会下降到1.4元左右。以白天为例,在没有停车费的前提下,上述计算中的百公里电费会升级为27元~30元,这个使用成本接近于一辆百公里油耗为4~5L的燃油车型。而一旦产生了停车费用,或者车主经常跑长途,费用将进一步提高,与很多低油耗的燃油车型相当了。
![]()
综上所述,纯电车型出行省钱吗?答案是未必,而是见仁见智。要想纯电车型出行省钱,需要满足家里有充电桩且不经常跑长途两个前提,否则就是和燃油车相当了。
![]()
从字面上看,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错,但细究之下却并非如此。首先是保养问题,纯电车型由于不用加机油,因此在保养费用上可以少几百块,往往100元出头就能解决。因此,纯电车型确实在保养上比之燃油车型有着明显优势。
![]()
换电池也是同理,一块动力电池往往占据了车辆购置费用的30%乃至更多,因此一旦需要更换,确实会很“要命”,但这一切的前提是——真的需要更换。首先我们要明确,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手机是类似的,真正影响它续航的并非时间,而是循环次数!
![]()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什么时候会发现自己的手机续航能力明显下降?以1年为例,一天一充计算,手机电池经历了360次以上的循环;以2年为例,还是一天一充计算,手机经历了720次以上的循环。相比之下,纯电车型的动力电池在循环次数上要更有优势,三元锂电池的理论循环次数可达1500次以上,即便算上各种因素效果打折,800次以上也是轻轻松松。![]()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来计算,以一周一充、800次循环为例,一年会经历53次左右的循环,要让电池巡航出现明显的衰减,需要15年以上!莫说是纯电车型,即便是燃油车型,又有多少辆可以开到15年以上呢?
![]()
综上所述,这个认知在字面上理解确实没有问题,但是要结合实际,比如电池续航缩水这一点就要理性对待。而且,目前很多车企都出台了针对电池的相关政策,能确保电池在续航缩水以外出现问题也得到解决,因此大家不需要过多担心。
![]()
“这车只有600km的续航,上高速还要打折扣,我现在完全不敢出远门。”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今很多纯电车型的NEDC续航已经来到500km乃至600km,部分车型甚至达到了1000km,但即便如此,电车不能出远门的说法依旧不绝于耳。这到底是事实还是谣传?
![]()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一辆主流的燃油车,在一缸油的情况下能跑多远呢?以一般紧凑型轿车为例,油箱容量大都在35L~45L,平均百公里油耗取7L,这种前提下计算其出行距离最远可达640km左右。而一辆NEDC续航为500km的车型,其电池容量大都在60kWh,以平均百公里15kWh的水平计算,400km续航也不在话下。
![]()
的确,就对比来看,纯电车型的理论续航确实不如燃油车型。但假如将两者的位置交换呢?一辆400km续航的燃油车型,和一辆续航640km的纯电车型,你会选择哪一辆去远行呢?我相信大部分依旧会选择燃油车吧,所以你看,是自己“双标”了吗?与其这么说,倒不如说,真正影响我们远行的因素早就从续航转向了充电。
![]()
即便是一辆续航只有400km的燃油车,也能够在随处可见的加油站充满油,而且时间很可能只要短短的几分钟。相对的,即便是一辆640km续航的纯电车型,也可能因为没有充电桩而半路趴窝,更可能因为要等待太久而浪费了半天的时间。
![]()
综上所述,其实只要提前做好规划,如今的主流纯电车型完全能够满足长途出行的需求。毕竟在长途出行时,劳逸结合尤为重要,疲劳驾驶坚决杜绝。因此,利用充电时间来进行充分的休息,反倒能让出行更安全、更安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