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奥迪,可能不少人的反应还是老A6成熟稳重的形象,稍微了解奥迪的,还会知道奥迪曾经在拉力赛场上叱咤风云的Quattro四驱系统。
![]()
但这都不是奥迪的完全体,因为奥迪在旅行车市场同样有相当高的造诣,所以最能代表奥迪属性的我认为是RS6了,也是大家口中经常提到的最速买菜车。但几天的体验下来,我反而觉得比它便宜一百万,还少两个缸的A6 Allroad更能吸引我。
![]()
试驾当天,当A6 Allroad和RS6同时驶来时,它们同框的气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当然也包括我自己的,这样是为什么我喜欢旅行车的主要原因,既保留了轿车修长的腰线,又增加了大尾舱的造型,营造出一个低趴的效果,让车身更有俯冲之势,姿态满分。
![]()
坐上RS6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按下启动键,唤醒我身前这个4.0TV8的猛兽。随着排气管传来的轰鸣和仪表盘上的动画播放,RS6就正式由我控制了。
![]()
但它似乎比老款的RS6收敛了不少,在普通模式下,RS6会刻意压低自己的声音,是一头并不爱抢戏的猛兽,就算深踩油门声音也不算炸裂,有点像班纳博士努力克制体内的绿巨人爆发一样。
![]()
这导致了行驶在路上,很难有人会发现这是一台接近两百万的性能车,使在城内堵车的过程非常煎熬。一方面要盯紧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疯狂加塞的司机,另一方面,接近30L/100km的油耗也让我心慌。好在普通模式下油门输出还是很平顺,不会因为马力大而难以控制力度。
![]()
如果按下RS Mode,整台车会进入最激进的状态,油门响应、换挡速度变快,悬挂也变得很硬,排气阀门会全部打开,但感觉声音会比老款的沉闷,就像刚起床还没有清嗓子的声音。即使如此,它仍能不断挑逗我踩油门,不断刺激我的神经。
![]()
所以在城市道路中开RS6,我的精神状态会比较紧绷,必须控制自己的右脚不轻易地深踩油门。同时还得全神贯注盯紧前方的路况,必要时避开路上的坑洼,为了避免乘坐的颠簸也是次要的,主要是因为35的超薄轮胎扁平比让轮圈脆弱无比,一不小心压过大坑,21英寸轮毂的小命可能就难保了。
![]()
这时候,A6 Allroad貌似成为了更优选择,245/45 R20的轮圈兼顾城市用途外,视觉效果依旧不减,再加上可高低+软硬调节的悬挂,遇到坑洼也不必刻意避让。
![]()
而且空气悬架对路面颠簸的隔绝非常出色,乘客很难察觉到路面的变化,但它完全不是那种轻浮、没有接触的感觉,而是如履平地的从容感。
![]()
3.0TV6的发动机数据上虽然远不及RS6的残暴,但是在高速上巡航和超车动作的协调性会比RS6流畅,因为A6 Allroad的降挡会比RS6柔顺且积极,但是RS6普通模式的降挡不算很快,而且很容易会超过法定限速。如果谈到从容性,A6 Allroad会更加顺心可控。
![]()
那么A6 Allroad是一台家用属性很强的车?是的,A6 Allroad在非铺装路面的兼容性,以及行李满载实用性上,毫不逊色于任何一款5座SUV。
![]()
但这也不意味着它会变得无趣,V6的嘶吼声更加顺畅不含杂质;换挡时出色的平顺性让我不看仪表盘就很难判断出当前的挡位,给我一种开CVT的错觉;过弯时也不会像SUV一样笨重,底盘有很强的支撑性和侧倾的抑制给了我充足的信心。
![]()
所以几天的体验下来,我充分感受到奥迪旅行车的魅力。抛开价格不谈,不可否认,RS6是一台出色的性能车,但如果单论旅行车属性,我认为A6 Allroad更胜一筹。它的姿态优雅、行驶从容、驾乘舒适、装载出色,让我想不到任何拒绝它的理由,也足以让我我不追求更多的气缸和更大的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