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入华“国产”一事耽搁了数年之后,特斯拉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窗口期。纵使马斯克再猴急,也没用!
文 / 聊哥
>
俗话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今看来,这话用在一代电动车“先驱”特斯拉身上,再合适不过。
1月7日,上海临港,传闻已久的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一期项目正式开建。
至此,作为中国放宽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后第一家在华的独资车企,以及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商投资制造项目——特斯拉“国产”一事,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首款国产车型的量产工作也正式进入倒计时。
尽管天公不作美,但天寒地冻夹杂着下雨的“坏天气”,显然没有破坏掉马斯克的“好心情”。
据媒体的公开报道,活动现场,马斯克不仅全程面带微笑情绪高涨,甚至还一度跟随音乐的节奏即兴摇摆起舞。开工仪式后,马斯克还特意将自己许久未变的“仰望星空”头像换成了一张画上滑稽小胡子的开心照。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动车应用领导者,特斯拉以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为使命,中国市场对于我们实现这一愿景十分重要”。在致辞中,马斯克也不忘再次提及中国市场对于特斯拉的重要性。
钢铁侠对于中国市场是“真爱”,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
早在去年12月份,特斯拉就曾在Twitter上专门发文表示,十分期待特斯拉在中国上海的“超级工厂”动工的那一天:“感谢中国的特斯拉车主!期待参观即将破土动工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根据聊哥观察,结合此次开工仪式活动现场、及活动前后马斯克本人在社交平台上的系列动态,主要透露出了以下重要信息点:
其一、上海超级工厂将分期建设,年产总规模为50万辆(一期规划25万辆),总投资额达500亿元(一期投资160亿元)。
其二、生产车型主要为入门版的Model 3和Model Y(有望在今年发布),且专门供中国市场。至于其它,包括Model S和Model X、以及高配版的Model 3、Model Y等车型,仍将由美国工厂生产、并销往全球。
其三、工厂前期工程有望在今年夏天完成初步建造工作,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开始Model 3的“试”生产,明年(2020)实现规模化量产。
从去年7月完成签约宣布落户上海临港,到如今在完成了前期诸多准备工作(譬如土地平整、通电通路等)基础上、正式破土动工,短短数月,不得不承认,特斯拉办事的效率叫人折服。
而透过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上海市政府对该项目的高度重视,以及特斯拉希望早点推进“国产”一事真正落地的急切心情。
关于上海政府方面缘何如此“青睐”特斯拉,我想这近乎是业界众所周知的事,在此不作过多的解读和说明。与之对应,马斯克为何如此急切的想要推动特斯拉国产,早前包括《车市裴聊》在内媒体也进行过多番解读与分析。
简单粗暴来说,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蛋糕太大,成立十几年依旧处于“亏损”期的特斯拉,想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继续“活”下去,没了中国市场不行。
问题来了,既然经历过不止一次“破产”危机的马斯克,比谁都清楚特斯拉未来的核心“症结”点,在于能否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那么,国产一事已经正式进入倒计时的特斯拉,在华的前景究竟几何呢?
对此,聊哥依旧持悲观态度。
特斯拉自身及其所处的美国本土电动车大环境等问题就不多说了,读者可参见过往文章《再见马斯克,你好特斯拉》一文。
结合此次开工仪式中所透漏出的最新信息来看,聊哥认为:与此前饱受特斯拉员工及外媒诟病的美国本土“帐篷”工厂类似,此番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建设规划,也颇有“饮鸠止渴”的味道。
话说,你中国工厂专供中国市场的做法,也就算了(也能理解),你造车好歹也造了十几年的钢铁侠,怎么就敢臆想“现在工厂动工今年年底即投入生产”这种事儿?!
稍微有些汽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建个工厂并引入新车生产,别说生产特斯拉这样定位几十万的豪华车了,即便是几万元的低速电动车,绝非一年半载能够完成的。毕竟,造车可不像种植大棚蔬菜这么简单!
为什么要拿蔬菜大棚打比方呢,我想,关注特斯拉的人大都知道,马斯克这个“人才”,确有将造车与“蔬菜大棚”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过。早在去年年中的时候,为了应对走量车型Model 3的产能爬坡问题,马斯克曾一度在正规工厂外另行搭建起了一座巨大的“帐篷工厂”、并在里面新车生产。
这个事儿一度因为引发了工人对于工作环境“安全”的担忧,而遭到美国当地有关部门的调查、并对特斯拉作出了相关“处罚”意见。
不仅如此,特斯拉为了提高产能而采取“另类手段”的做法,也引得外媒一片“吐槽”。华尔街分析师在报告中直言“这种简陋的生产设施将损害特斯拉原本创新和先进汽车制造商的声誉”,引发了华尔街投资人的悲观情绪。
不夸张地讲,随着以上汽、广汽、比亚迪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以及诸如蔚来、小鹏、拜腾、爱驰等一众造车新势力的各种已经量产车/准量产的新能源车型相继推出,过去如同“神”一般存在的特斯拉,无论是其品牌形象还是现有的产品本身,在国人消费者心中的印象早已经今时不同往日。
可以说,先驱特斯拉已经从“神坛”跌落。
在此背景下,如若特斯拉依旧企图在华也作出这般“敷衍”的事,随便搭建个“帐篷工厂”就凑合着组装产品。不仅包括政府和媒体在内的各监管方不会答应,日趋理性的中国消费者,更是不会买账。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在聊哥看来,入华“国产”一事耽搁了数年之后,特斯拉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窗口期。纵使马斯克再猴急,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