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今年1月,国内汽车召回创下了19个月来的单月召回数量新低,10家车企共计备案召回乘用车仅73864辆。
原本以为包含了春节7天长假,2月国内汽车召回不会出现太大的增幅,然而随着昨日三家车企备案召回信息,今年2月国内汽车召回的汇总情况业已出炉。同样是10家车企备案了召回信息,可召回总量却远超1月数据。
10家车企涉及23款车型
共计备案召回缺陷汽车621224辆
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召回信息,马拉车市对2月国内乘用车企召回作出了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月共计发生了三批次召回,涉及乘用车企共计10家23款车型,备案召回缺陷汽车合计621224辆。
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制表:马拉车市
2月召回数量前三的车企分别为北京现代、一汽大众和特斯拉。
北京现代由于车辆液压电子控制单元缺陷,存在发动机舱起火安全隐患,备案召回了2015年5月12日至2019年3月23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全新途胜和第四代途胜汽车,共计425201辆。
一汽大众则由于车辆发动机控制单元软件问题和转向器中的皮带轮尺寸偏差,备案召回了部分国产A6L,进口A6 Avant、A7和国产奥迪Q3,共计124800辆。
特斯拉是因为eMMC存储卡缺陷可能存储单元的寿命周期耗尽存在安全隐患,备案召回了部分进口Model S和Model X,共计36126辆。
1月“缺席”的ABB均在列
召回原因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在2月备案召回缺陷汽车数量远超1月的基础上,马拉车市还发现了几个问题。
首先是备案召回的车企。
原本1月“缺席”了的原召回大户奔驰、宝马,2月备案召回均在列。2020年,奔驰品牌共计备案召回21次,梅赛德斯-奔驰(中国)14次,北京奔驰7次;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则为11次。再加上昨日备案召回的一汽-大众奥迪,德系三强ABB均上榜2月召回名单。
再看召回原因。
在本月备案召回的案例中,车辆缺陷原因则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涉及召回的23款车型中,具体缺陷如下:
硬件及安装缺陷案例共涉及14款车型
蔚揽:副油泵及其相关管路偏差导致熄火
辉腾:天窗顶盖可能从框架上脱离
林肯MKZ:车门锁栓的爪簧调整片底座断裂
AMG GT:轮毂盖不规范
进口GLC SUV:起动机供电线束未按照规范安装
全新途胜、第四代途胜:液压电子控制单元可能发生短路
宝骏560 DCT:变速器离合减振器滑块强度不足
进口X5、X7:转向轴固定螺栓可能未被正确紧固
国产X3、iX3:后排中部安全带的自动卷收器中的翘板开关定位错误
凯迪拉克凯雷德:副驾驶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
国产奥迪Q3:转向器中的皮带轮可能存在尺寸偏差
软件缺陷案例共涉及9款车型
宾利欧陆GTC:软件参数设定影响敞篷的开关操作
进口C级AMG:车辆ESP系统不适应安装的制动器类型
Model S和Model X:eMMC多媒体存储卡及系统软件版本
进口425i、430i:前排座椅侧气囊软件参数调教失误
国产A6L、进口A6 Avant、A7:发动机控制单元软件存安全隐患
1-2月累计召回近70万辆
较去年同期增加40余万辆
由于每年年初均包含了春节假期,故而历年的1-2月汽车召回数量在当年里都属于数量较低的月份,可今年2月的单月召回缺陷汽车数量较大,导致今年1-2月召回总量已近70万辆(695088辆),相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4.05万辆。
若按此趋势持续下去,2021年缺陷汽车召回总量或将超过去年。从2017年开始,我国汽车召回涉及缺陷汽车数量呈现出了逐年下滑的趋势,直到去年才有所中断,开始有了上升的势头。
从今年年初2个月的召回原因来看,与往年相比由于软件问题所导致的缺陷汽车案例较多。加之去年11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
可以预见的是,今年随后的时间里,因为车辆软件问题而导致产生缺陷汽车召回的案例将会越来越多,这也给汽车召回的总趋势增添了部分不可控因素。
同时,令人欣慰的是诸多跨国车企针对车辆缺陷在全球范围内的召回顺序也发生了改变。过去许多其他地区率先召回,而国内召回相对滞后很多的现象,也得以改写。这对国内消费者的用车体验、权益保障而言,都是一个较好的现象。
汽车召回并不可怕,车企发现车辆缺陷,积极履行召回义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值得赞许。当然,也需要车企更加重视车辆安全问题,尽早发现那些完全可以避免的缺陷,在车辆入市之前便进行消除,是每个车企都应该重视和遵守的义务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