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常年垫底J.D. Power新车质量榜的路虎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心理预期,那么,素以匠人精神和严谨作风闻名世界的日系或德系品牌出现质量问题甚至造假行为,则让人难以接受。
2月16日,由丰田控股的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曙光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质检数据造假风波,犹如一记重磅炸弹引爆整个汽车圈,让整个日本汽车制造业再陷“造假”丑闻。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该公司位于日本本土的四座工厂均已确认造假行为。在日本曙光制动工业株式会社在近日发布的公告中,承认了其在日本本土境内生产的产品中有114327项质检数据存在造假行径,其中有近5000项尚未达到与整车制造商约定的标准值的零部件已投放市场。更令人震惊的是,该公司自2001年开始即存在此类不当行为,至今已持续近20年。
丑闻曝光后,作为此次造假事件主角的“曙光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总裁Yasuhiro Miyaji,“惯例性”地在镜头前上演了一出“鞠躬致歉”的传统戏码,同时声称不会对此次涉事零部件做召回处理,给出的理由是“安全性没有问题”,再度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受此影响,丰田、本田、马自达、日产等10家日本汽车制造企业旗下的诸多产品,也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接受用户的灵魂拷问。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官方否认涉事零部件所制造的车辆有出口到中国市场。
此次造假事件,再次让素以“工匠文化”享誉世界的日本企业蒙羞,也是继日本高田“死亡气囊”事件之后,又一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此前的高田“死亡气囊”事件曾导致全球范围内召回车辆超过1亿辆,数百起伤亡事故,高田公司更因此在2017年申请破产,其阴影至今尚未完全消散。
虽然截至目前尚未有人员或财产因此次造假事件而发生损失的消息,但此次事件所延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也是前所未见,随着各方调查的逐步深入,其产生的影响或才刚刚开始。
近年来,曾以高质量享誉全球的日本汽车工业丑闻频发,包括三菱、铃木、斯巴鲁、日产等多家日本车企也曾公开承认数据造假。其中,铃木对刹车数据造假记录最早可追溯至1981年,在2016年和2018年又被曝出在尾气排放测试和燃油经济性的数据上“做手脚”,涉及车辆超百万辆。
正所谓“家丑不外扬”,究竟还有多少日本车企存在多少造假行为,我们不得而知,但也暴露出了经济全球化日益紧密、尤其是新兴市场快速崛起的今天,日本制造业(包括汽车工业)冒进、急躁的一面。
有分析人士称,在中国市场,日系车的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不足8%增长至2020年的23%,与德系的差距不足1个百分点。无论是高田气囊事件还是数据造假事件,皆没有从根本上影响中国消费者的决策,省油、大空间以及性价比优势,迅速埋没了日系车在质量亦或造假方面的“不足”。
当然,我们不能理所当然的以为,是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稀释”了这些车企的不良行为,毕竟在2018年以前,庞大的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处于增量状态。然而,随着汽车存量时代的到来,以及国内市场的不断成熟,弱势品牌和不良产品正在快速被边缘化,留给车企和产品“滥竽充数”的机会正越来越少,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也将一去不复返,2019年爆发的上汽帕萨特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警钟”。
未来是一个强者恒强的时代,唯有潜心做品牌、良心做产品,才能在群雄逐鹿的汽车市场基业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