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根据企业报送的出口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汽车企业出口量达到99.5万辆,同比下降2.9%。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我国汽车出口2.9%的降幅明显好于预期,也展现出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2020年,中国汽车出口也呈现出诸多变化,新能源汽车是其中最大的亮点。
中汽协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汽车出口总体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在我国汽车制造水平不断提升、技术能力稳步进步、全球经济逐步企稳向好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出口有望继续稳中向好。
品牌以头部自主为主
数据显示,在全年99.5万辆出口量中,中国乘用车出口达到76万辆,同比增长4.8%,这一成绩实属难能可贵。其中,SUV出口达到53.1万辆,同比增长高达29.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了27.5个百分点。中汽协表示,随着中国SUV车型的不断丰富和产品竞争力的增强,在海外市场收获更多订单是肯定的。
分品牌而言,上汽集团2020年实现海外销量39万辆,同比增长11.3%,超过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第一。其中,MG品牌在海外销售23万辆,连续两年夺得中国出口单一品牌冠军。按照上汽的规划,“十四五”期间,预计海外年销量将达到150万辆,在上汽集团整体销量中占比15%左右,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30%。
奇瑞官方销量数据显示,2020全年,奇瑞出口汽车11.4万辆,同比增长18.7%。截至2020年12月,奇瑞汽车累计出口销量超过170万辆。奇瑞在海外的总产能达到20万辆/年。
吉利汽车2020年在海外市场实现7.3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25%。去年年内,吉利汽车新增了缅甸、以色列等4个海外市场,业务覆盖至24个国家。
长城汽车2020全年出口量达7万辆。根据其2020年财报,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市场蝉联销量最高的中国品牌,年销量达17381辆,同比增长41%。哈弗F7/F7X在俄罗斯市场销量稳定提升,2020年实现11293辆终端销量,占长城汽车在俄销量比达65%。
但与此同时,2020年的出口车品牌也经历了一拨洗牌,在国内被边缘化的小众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也同样步履维艰。像众泰、海马、荣城华泰、一汽海马、重庆力帆乘用车等在2019年度还有零星出口的车企,2020年的出口量均为零。尤其是力帆乘用车这样早年在海外市场有不小收获的企业,如今在出口市场上已经难以觅到其踪影。
出口地区:北美回落,欧洲突出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从区域走势来看,亚洲作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传统市场,在2020年表现平稳;北美出口在近期出现回落趋势;欧洲的市场份额增长则较为突出,2020年增速达到了40%;非洲的表现也稍有回升。
其中,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中国汽车对北美出口受到影响,而在阿拉伯以及欧洲地区却获得明显成绩。
埃及中国商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埃及汽车市场整体销量超过20万辆,同比增长26.61%;中国汽车同期在埃及销售约4.3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约3.3万辆,同比增长82.17%。2020年,中东地区占中国品牌汽车出口海外份额的33%。其中,沙特和埃及成为中国品牌汽车在中东地区的第一和第二大市场。
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近9成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新能源汽车出口延续了上一年度高速增长的势头,出口接近7万辆,同比增长高达89.4%,占汽车出口总量的7%,比上年提升了3.4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车型出口4.4万辆,同比增长94.3%;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出口2.6万辆,同比增长81.8%。
总体来看,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出口方面表现出了一定向上发展的态势。来自企业的消息显示,2020年,比亚迪唐和汉、东风风光ix5、小鹏G3、爱驰U5、赛力斯3等电动车型先后出口欧洲。不过,分析同样指出,由于欧盟严苛的排放法规,大众汽车与名爵、爱驰等国内出口商组建排放池以帮助其满足严格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故国内新能源车出口量的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受此带动。
2021年,随着更多品牌迈开海外出口的步伐,也伴随着欧洲等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无疑有望在海外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中汽协表示,2021年,尽管国外疫情继续扩散的风险依然存在,但我国作为主要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复苏的推动还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中欧投资协定相关互惠协议和措施的进一步落实,我国与东盟、欧盟进出口贸易将会继续呈现增长,也将对我国汽车出口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