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众所周知,自主品牌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源自技术崛起,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掌握话语权,从而获得突破桎梏、向上冲高的可能性。
过去的一年里,不少自主车企在电池、发动机、平台、架构等方面发力,并取得重大突破。
《局变》第二篇章,我们聚焦那些在2020年大放光彩的技术力量。
“逆袭”一词,最能够形容自主品牌从边缘“草根”到行业“巨子”的跨越性崛起。
而这种崛起,绝不止是在销量上的出色表现,连续12年蝉联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仅是一方面,更大的惊喜在于自主品牌在技术上的崛起,这才是令国人最引以为傲的。
尤其在华为屡遭外部力量刻意压制后,已传递出明显的信号:只有实现科技自立,将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实现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强国的蜕变。
而汽车行业由于其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等特点,它的崛起,成为了中国智造强国之路不可或缺的推动力。令人欣慰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里,自主车企在技术方面频频取得重大成果,为中国汽车产业在世界舞台发光发亮增添了巨大助益。
比亚迪刀片电池,就像一枚巨石投入一池春水,成功在全球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掀起波澜。
比亚迪刀片电池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方面在于它实现了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架构创新,解决了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痛点之一——续航问题;另一方面它解决了当下动力电池领域一直以来难以攻克的安全问题,意义可谓非凡。
先说续航。比亚迪刀片电池,顾名思义就是拉长电池,同时取消传统电池包中的模组和梁,让电池直接变成了结构件。这种创新最大的好处在于将电池组的空间利用率提升了50%。也就是说,在相应的体积比之下,电池的能量密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对于那些想要满足长续航市场需求的纯电动汽车来说,比亚迪刀片电池是完全符合条件的。
再说安全性。在比亚迪刀片电池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表示,比亚迪刀片电池要将“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而在被行业公认为对电池电芯最为严苛的“针刺穿透测试”中,比亚迪刀片电池已然用事实证明了它的高安全性。
实验证明,在针刺实验当中,相较另外两种动力电池瞬间高达几百度的高温,比亚迪刀片电池表面温度仅为30℃-60℃,更没有出现明火和冒烟的情况,安全稳定性毋庸置疑。
刀片电池,既体现出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前瞻眼光,又彰显出其在科技创新领域蕴含的巨大潜力。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引领者”这个定位,比亚迪名副其实。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消费者选择合资车或者进口车,很大的理由往往在于“靠谱”。而这种“靠谱”通常指的便是动力总成。若要说自主车企中有哪个品牌能够在动力总成方面与合资车企一战,那么非长安汽车的蓝鲸动力莫属。
可以说,长安蓝鲸动力将自主品牌从秀设计、比配置进阶到了拼动力的高度,这无疑是自主品牌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作为中国品牌首个模块化动力开发平台,长安蓝鲸NE动力平台拥有同级领先的技术含量和动力输出,真正实现动力与油耗的最佳兼顾。而这,便是长安蓝鲸动力最大的厉害之处。
先看动力。蓝鲸NE1.5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32kW,最大扭矩为300N·m,这样的参数表现与合资品牌相比依旧占据优势,若要放在国产同级市场中,则独领风骚。
之所以拥有如此迅捷的动力,是因为这款发动机采用全球首发的智能凸轮调相系统,其在调节速度上不仅比普通的VVT技术快两倍,而且能够更快速且精准地调控发动机进排气,让动力响应速度提升50%。除此之外,这款发动机还采用双涡轮增压、双出口集成排气歧管技术。这两项技术的先进之处,在于降低排气干涉的同时又能提升涡轮的工作效率。
再看油耗。蓝鲸NE1.5T发动机采用诸多技术来实现油耗的经济性。比如“AGILE敏捷”空气导流式高效超净燃烧系统、集成排气歧管(IEM)技术、全可变排量机油泵+可控PCJ+低粘度机油0W-20形成的智能润滑系统等等。在这些技术加持之下,发动机的热效率高达40%。
可以说,蓝鲸动力不仅开启了长安的“技术流”时代,也助力自主发动机强力进阶,极大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前进步伐。
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四化”和全球化,是长城汽车近年来的战略核心。而作为长城宏伟战略的重要一环,“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平台的推出,表明长城汽车如今正在造型设计、动力总成、智能网联、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全面展开技术布局。
“柠檬”平台,定位为全球化高智能模块化技术平台,能够满足A0、A、B、C、D五种车型级别的需求,并覆盖SUV、轿车和MPV三大品类。除此之外,其还可适配燃油动力、混合动力、纯电动以及氢燃料电池四种动力车型。
据悉,出自“柠檬”平台的车型主要强调车辆操控性能,同时兼具舒适性驾控体验。此外,其将根据NCAP五星、北美IIHS Good最高等级要求对车辆开发安全性能。
“坦克”平台,顾名思义,主攻越野车,主要生产B级到D级+的SUV和皮卡两大品类车型。显而易见,强悍的动力、智能化的越野模式以及出色的越野能力,将是“坦克”平台产品的显著特征。
“咖啡智能”是长城的智能化品牌,主攻未来出行的整车智能系统,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智能电气架构。其中, 智能驾驶方面,长城计划于今年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未来还将成长为L4级,甚至是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状态;智能座舱方面,则包括多元化移动空间、“端云一体”计算平台以及跨系统开放架构;至于智能电气架构方面,它将支持千兆以太网、5G、V2X等,为先进的智能配置做好充足准备。
显然,长城汽车三大平台的发布,不仅是长城看到未来出行需求的变化,从而基于自我发展考量进行转型和升级,它同时也是中国车企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变的一个缩影。
自主车企的技术领军者,自然不能错过吉利。
去年,它接连发布了“CMA超级母体”架构及“SEA浩瀚”架构。
相信大家对于CMA并不陌生,它是吉利与沃尔沃在2016年联合开发的全新基础模块化架构,总投入120亿,“CMA超级母体”架构,正是基于此升级而来。
“CMA超级母体”架构是世界级的模块化架构,各种不同车身形状、不同驱动结构的车型都能在此生产;同时,其电子电气架构还能向上兼容汽车电子产品。也就是说,它能够实现燃油、混动与纯电动动力的共同开发。而随着CMA超级母体架构的成熟与进化,今后还将孕育出更多高品质、高价值、高性能的产品。
至于“SEA浩瀚”架构,则是一个智能进化体验的纯电架构,是吉利历时四年,投入180亿打造而成的技术成果,承载的是吉利未来在纯电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宏图。
在这套架构里,吉利倾注了对未来产品的洞察与判断,包括软件与硬件层面皆有系统性的规划,重点主要集中在空间、三电、智能、自动驾驶、安全和性能六个领域。比如电池方面,将推出续航超过700公里的产品;自动驾驶方面,将于2021年在结构道路实现高度自动驾驶;再比如在智能方面,浩瀚架构将推出全新的OS整车智能解决方案,等等。
“CMA超级母体”架构与“SEA浩瀚”架构,是吉利在过去十多年里最重要的一次技术飞跃。这两大架构的发布,让“吉利没有核心技术”的观点不攻自破。而从长远来看,这两大架构也将助力吉利打造未来出行新生态。
虽说2020年依旧是车市寒冬,但在技术领域,还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光景,涌现出了不少耀眼夺目的科技成果,上述提到的比亚迪、长安、长城、吉利,皆是自主车企中的实力佼佼者。
相信在这些优质实力者的带领下,自主车企将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更大的声量。
预告
《局变》第三篇章我们聚焦2020年驶入新能源赛道的新面孔。在过去的一年里,新能源市场发展如火如荼,众多重磅角色相继出现,它们当中,有的代表了新势力蛰伏多年、匠心打造的心血;有的吹响了传统车企巨头“反击战”的第一枪;有的背后蕴含了“国家队”押注电气化的决心,敬请期待......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