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出现对于汽车,如果苹果之于手机,它让人们认识到,原来汽车也和智能手机一样,软件比硬件更值钱了。你看看特斯拉,出厂的时候硬件都给你配好了,但高配和低配之间,差的还是软件。
软件里,最贵的是什么?当然是自动驾驶了,L2\L3甚至L4级的自动驾驶系统,成为多少电动车上市时的噱头。特斯拉称霸电动车市场的武器,就是完成度极高的自动驾驶系统,它自称一派的视觉算法流派,堪称独门绝学,其他厂家根本玩不过它。
![激光雷达将成爆点?它让特斯拉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从马斯克与何小鹏两位CEO相隔大洋抄起键盘隔空互怼,隔着屏幕我们都能感受到“有你无我”紧张。特斯拉的视觉算法自动驾驶,就是自家的苹果系统,你一家独大了,其他人要不做你的小弟,要不另起炉灶,弄一个安卓系统-激光雷达和你对抗。
而且,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标杆品牌,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抨击激光雷达在无人驾驶方面应用前景。
![激光雷达将成爆点?它让特斯拉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而各大车企却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纷纷押宝激光雷达。在奥迪、奔驰、宝马、本田、沃尔沃、雷克萨斯,再到小鹏、长城、长安、北汽未来发布的车型上,都能够找到激光雷达的身影。
在这道自动驾驶的技术选择题中,特斯拉这一次站在了几乎所有人的对立面上。
![激光雷达将成爆点?它让特斯拉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就技术而言,激光雷达和视觉算法自动驾驶,各有优缺点,但从成熟度来说,无疑特斯拉的视觉算法更胜一筹。
要实现自动驾驶,一般分三步骤:看见、思考、执行。在看见这个层面,视觉算法的确比雷达感知更加靠谱。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视觉算法为主导的流派,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捕捉周边环境信息。这一类方案所需的硬件成熟度较高,成本低,加上特斯拉超强的算法,把毫米雷达探测距离不足的缺点也补齐了。
![激光雷达将成爆点?它让特斯拉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而激光雷达目前还在成长阶段,以Waymo为代表的激光雷达主导的流派,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基础上增加了激光雷达,可以进行远距离、全方位的探测,分辨率较强,但硬件成本较高。
且激光雷达在恶劣天气的条件下表现一般,缺乏对环境的颜色和纹理信息的辨别,这也对系统的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激光雷达将成爆点?它让特斯拉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譬如说最新出的蔚来ET7,作为一款卖“楼花”的产品,它上面宣称配置的激光雷达,在不跳票的情况下,到量产大范围落地,仍然存在着1-3年的窗口期。而且,激光雷达还要配合摄像头、毫米雷达等配套才能实现自动驾驶的全面数据信息捕捉,这和特斯拉的视觉算法相比,无论算法还是成本都相差太远了。
激光新锐Luminar早就曝光了手握15亿美元的订单,但从过往两年1260万美元、1500万美元的营收来看,这笔订单还并未真正落地。这说明,激光雷达距离大规模量产,降低成本并提升数据能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激光雷达将成爆点?它让特斯拉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对于在算法上存在不足的整车企业而言,激光雷达的大规模普及,是他们在自动驾驶上能追上特斯拉必不可少的“加速器”。然而,就目前来看,这些车企还处于一盘散沙,无人领导的状况,无法对抗强大的特斯拉自己驾驶技术。
而特斯拉累计销售的车辆已经突破了100万辆,在拥有大量车辆的前提下,视觉算法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深度学习的“影子模式”,在数据的搜集广度跟成本上,拥有以上企业都不具备的绝对优势。
![激光雷达将成爆点?它让特斯拉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在马斯克眼中,价格高昂的激光雷达,只能是其他企业对于视觉感知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的遮羞布。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特斯拉根本不怕站在大家的对立面。
选择激光雷达这条路,就注定了艰辛,但车企们愿意。一是他们没有办法了,激光雷达就是压得一个宝,别管开的是大还是小,总比手上没牌得好;另外,只要量产速度上来了,龟兔赛跑的故事说不定能再次上演。
总结:
竞争能促进行业进步,对消费者而言是好事。还记得苹果出来之后,N个厂家选择安卓阵容,让智能手机高速迭代、单价下降的“盛世”吗?虽然,特斯拉的视觉算法优势巨大,但并不代表市场就只能一家独大,“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激光雷达的普及,将让特斯拉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新能源车市场的大戏,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