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星途招黑是因为过于优秀被人记恨,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但,星途秀于林了吗?如若未秀于林,是风执意摧之,还是其本身就不得民心,只是一小拨人活在自己理想世界中?
过去两年,星途的销量数据并不出色,严格意义上来说,上市两年累计销量不足10万,这样的品牌事实上并没有讨论的意义。
因为它不具备市场讨论价值,更不是大众化品牌,只是市场边缘化的产物。
但星途舆论浪头却一轮高于一轮,根本原因在于星途是奇瑞多次高端化转型的全新品牌,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奇瑞两次高端市场失败之后,第三次冲击高端的品牌。
奇瑞没有忘记当初拍板要造高端车的梦想。
当年凭借着一味的大尺寸以及高定价折戟的瑞麒品牌,让奇瑞收敛了高端化程度,在以色列团队打造的观致车型上,奇瑞选择将价格下探,将产品提升,尾随时代脚步冲击新高端形象。
现在去讨论瑞麒跟观致的失败依然毫无意义,它们都是奇瑞时代失败的标签。
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有过两次失败的奇瑞,在星途上是否能够扭转悲催的历史,打出自己一套完美的组合拳。
在产品规划上,星途以绝对的尺寸以及配置优势试图吸引市场眼球,譬如说最近上市的揽月,绝对的价格高度以及绝对碾压同级别对手的产品维度优势,都让一票众人惊呆下巴。
市场的高端不是企业自封,品牌的沉淀以及用户的信赖更为重要。
这点,瑞麒以及观致的失败已经能够说明问题,没有历史沉淀的品牌试图进军中高端市场,等待它的只有市场的质疑以及时间的拷打。
这是一场耐力赛,通过越级的产品力来征服用户市场的确是一条可行策略,但需要企业长周期精准的推出车型来提升品牌认知。
以星途为例,年销万台是其最大的门槛,也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个预算之内的选择太多了,对于更多用户群体来说,其装裱出来所谓的豪华能否深入人心需要画上双重问号,一个是品牌价值以及市场认可度,另一个则是其能否真正意义上拼得过同价位合资选手。
总有一些人喜欢用:还没上市为何要提前下结论,来辩驳客观存在的事实。
历史总是惊奇地重演,当年不少人质疑观致3的时候,同样会有一群人为了维护观致的尊严来表示"不买它不懂车",任何一个市场中好车的标准从来都不是写在账面数据上。
作用在用户感知上的出色与否才是关键,品质控制、品牌能量以及竞争对手是否更为合适等等都是不会写在汽车之家参数表中的关键考量点,
揽月已经达到20万的价格区间,已经喝退了当年那些对星途还抱有一丝幻想的用户群体,对于更多人来说,这个价位区间有着更多更好的选择。
比如说,真正意义上号称豪华的林肯冒险家价格已经跌到了22-23万左右,而这个价格区间其实只是比揽月的指导价贵2-3万左右。
星途的豪华,不是用多几颗的摄像头,多几毫米的轴距以及更多的镀铬装饰才能拉回与真正意义上豪华品牌的差距,而是需要历史的沉淀以及品牌文化的支撑才能完成。
这个市场,豪华与非豪华的门槛已经非常模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豪华车价格一直在下探,但产品本身却没有打折扣,这已经为所有中国品牌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星途高价背后的支撑力,到底是什么?
毕竟,奇瑞所装裱出来的豪华是不足以支撑20万级的高价,即便配上所谓的优惠政策,但这些对于用户来说都是鲜花之下的琐碎绿叶而已,鲜花定位必须要精准,才能让绿色显得鲜艳无比。
当然我们不能一杆子掀翻一船人,揽月只是星途最贵的车型,并不代表星途,星途背后还有LX以及TX两大系列车型。
从产品本身来看,两款车型有着比揽月更踏实的价格以及产品力,从理论上来说,价格优势应该非常明显,但显然事实不是如此。
星途TX年销量难破两万大关,而在设计上被市场吐槽不如TX的LX,销量上更是惨淡无比。
有媒体表示高端不等于一味高价,精准的将星途本身的痛点倾倒在市场面前,对于更多人来说,星途所谓的座舱豪华并不能打动用户群体。
最为遗憾的是,星途两款车型与奇瑞瑞虎8价格差距不大,但由于产品问题,导致更豪华的星途车型甚至连瑞虎8销量1/5都没有。
品牌,是所有企业必须要打造的核心竞争力,低价的星途TX尚且做不好,揽月冲击的20万市场,何以立足于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