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种类和款式也开始变的多样化。比如SUV车型、MPV车型、轿车、跑车等等,当然在汽车上也可以分为三厢车和两厢车,编辑家住在二环的胡同里,所以基本清一色的二厢车,但有的人却更喜欢三厢车,那么问题来了,两厢车和三厢车有什么差别呢?两厢车和三厢车的差距有多大?两厢车和三厢车哪个更安全?接下来小编和大家探讨下~
首先我们需要解释的是什么是两厢车?什么是三厢车?当然“厢”这个字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独立的空间,也就说一辆车有两个独立空间的,有的有三个独立空间的。其中,发动机舱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空间,而驾驶舱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空间,有的汽车后备箱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空间。两厢车和三厢车的本质区别就是驾驶舱和后备箱是否为两个独立的空间,有的汽车的后备箱和驾驶舱是互通的,那么这样的设计只能视为一个独立的空间,这样车被称之为两厢车,而驾驶舱和后备箱互不相通,那么则称之为三厢车。言归正传,两厢车和三厢车的差距有多大?其实跑一趟高速下来就知道了。
如果说两厢车和三厢车的区别仅仅是后备箱和驾驶舱是否各为一个独立的空间,那就错了。除了后备箱的不同,两厢车还缩短了轴距。从外观上三厢车比两厢车在车身尺寸上要长一些。正是这种修长的设计。使得三厢车在跑高速的时候,噪音小,而且油耗低,反之,两厢车在跑高速的时候,噪音相对较大,而且油耗也会增加不少。而在乘坐舒适性上三厢车的驾驶舱空间相对较大,驾乘舒适性相对较好,而二厢车驾驶舱空间较小,驾乘舒适性相对会差一些。看到这里相信大家知道两厢车和三厢车的差距有多大了吧。
汽车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论什么时候行车的安全、汽车本身的安全、行人安全、高速行车安全等等随便拿出一条都能举出无数血淋淋的教训,小编也问了身边很多人,大家普遍认为三厢车比二厢车在安全性上要高,这是真的吗?走大家一起去看看~
从国内的碰撞试验来看并没有针对汽车的尾部进行试验。C-NCAP试验内容主要是汽车以车辆速度50km/h与刚性固定壁障100%重叠率的正面碰撞、车辆速度56km/h对可变形壁障40%重叠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可变形移动壁障速度50km/h与车辆的侧面碰撞等几种碰撞试验,其中并没有关于汽车尾部碰撞试验。而大家普遍认为三厢车由于有车尾在追尾时会有较长的缓存区域,说白了就是吸能,而两厢车屁股短几乎可以忽略撞车时不吸能,这种想法对于两厢车来说绝对致命,本来在传统的观念里就已经排斥了,再加上这样主观的看法导致两厢车销路堪忧。
在发生追尾交通事故时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有一些相似点,一般追尾的两辆车速度都不是很快,多是后车比前车损坏要严重,一方面是汽车尾部没有重要的部件,另一方面是两车行驶时相对加速度较小。两车相撞时相对速度几乎决定了汽车的损坏程度,这时能挽救汽车的并不是铁皮有多厚,有没有保险杠,而是汽车的受力情况和车架的承受能力,以及受力时的传递路线是否合理等等。在车辆设计时厂商也会考虑到两厢车的尾部情况,一般会强化车辆后部的承受撞击能力,比如增加使用高强度钢材,加强C柱的承受能力。目前所有两厢车的后部都有一定的碰撞变形区域设计,足以吸收碰撞产生的冲击能量。
说了这么多最关键的是要看这两厢车出自哪个平台,如果是同平台生产的汽车还有一定可比性,如果是不同平台不同品牌的汽车就不具可比性了,也得不出什么有意义的结果。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相信有人记得SMART的碰撞试验,碰撞后在大家都认为试验假人不能存活的情况下,结果假人的数据分析他能存活下来,所以造车平台和整车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然,还要考虑到小编刚才说的因素,那就是整车材料的使用以及受力的传动路线等等。
全文总结:三厢车比两厢车安全只不过是一个噱头而已,两厢车和三厢车并不存在哪个形式更安全的问题,这种问题只存在于开发平台与品牌的不同,说白了就是制造工艺、制造材料以及品牌技术方面的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