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从荷兰回来的朋友小聚了一下,吃饭当中他问到我,起亚Stinger(斯汀格)卖得怎么样。那一瞬间我愣住了,因为我感觉这台车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了,上市过后便立刻销声匿迹。至少给我的感觉是这样。
![]()
恰巧,星期一我透过很特别的渠道了解到了起亚斯汀格在中国的销量。四个月只卖了27台车,这稀有度真心堪比劳斯莱斯了。有关起亚斯汀格,其实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儿的。
前面说我从很特别的渠道了解到斯汀格的销量,在这也不卖关子了,这个所谓特别渠道,其实就是国家的召回公告。
![]()
12月17日,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显示,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从当日开始,召回2017年10月12日至2018年2月7日生产的进口起亚斯汀格汽车,共计27辆。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发动机舱内的前线束可能与车身板件加工孔发生干涉,导致线束损伤和短路,存在安全隐患。
![]()
咱们来挑几个重点,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2月份,四个月的时间斯汀格需要召回的车辆一共有27台。我们知道召回一般来说都是全部召回,不存在说同一批次的产品一些召回一些不召回。所以这27台斯汀格,咱们几乎可以把它看作是这四个月之内的总销量。
![]()
起亚斯汀格是在去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市的,按照惯常的节奏来看,如果没有产能问题,新车上市后的半年是销量爆发的时间段。而斯汀格在四个月内只卖出了27台,这不禁然人疑惑:这么一丁点销量,斯汀格这款车申报上市和报关进口的费用,起亚能回本吗?
围绕在起亚斯汀格周围的争议,主要在于它的价格。中国版的斯汀格总共有两个版本,分别是指导价27.98万元的GT版和指导价31.98万元的GT+版。在中国花30万买起亚,无论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政治正确的选择。
![]()
那斯汀格这台车怎么样呢?光看硬件参数:3.3T双涡轮增压发动机、0-100km/h加速时间5.1秒……这些东西都跟我们无缘。中国版的斯汀格搭载的是一台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88kW最大扭矩353N·m,刚刚提到的3.3T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是海外版车型才有的。
![]()
虽然斯汀格的动力总成稍微平淡了一些,但是它的机械底子还是在。后轮驱动的设定在韩系车里可是很罕见的,8AT的变速箱在档位数上也是相当过得去。从斯汀格的一些细节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出它对运动和操控的追求。Brembo的刹车卡钳和马牌CSC系列的轮胎瞬间就和普通的起亚车拉开了差距,更何况斯汀格2905mm的轴距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中大型GT轿跑车了。
![]()
以中国版斯汀格的规格,卖个30万虽不能说便宜了,但也实属合情合理。但问题也来了,中国消费者买车,掏的腰包并不完全在产品力上,尤其在30万这个价位,产品带有的附加值也相当的重要。这可能是斯汀格最丢分的环节。
当年汽车市场有个段子叫“吊丝有三宝,K5索8迈锐宝”,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初韩系中级车在市场的红火。之所以要叫成是吊丝,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便宜嘛,只花15万就能买起亚K5了。
![]()
在很多人的眼里,斯汀格的长相跟K5的差距并不大,甚至都会把斯汀格误认为是K5,这就非常尴尬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想,我都花30万买车了,你这台车不能给我提供附加值就算了,开出去居然还会被误认为是便宜一半的K5。这谁顶的住啊。
![]()
其实斯汀格瞄准的,是那一群喜欢开快车的年轻消费者,但好巧不巧,今年这个细分市场的价格战打得格外响亮,同样动力强悍同样是走操控路线,一贯优惠巨大的凯迪拉克ATS-L就不提了吧,濒临换代的宝马3系同样开始了最后的走量促销,这逼得刚换代不久的奥迪A4L也不得不在终端优惠上松动了起来。唯独只剩下奔驰C级,还算得上是维持住了价格。连奥迪和宝马的日子都不怎么好过,区区一个起亚,拿什么跟人家怼。
![]()
在我看来,斯汀格也许根本就不应该引进2.0T的车型,因为这很容易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有一种想追求运动,又有些害怕过高的价格而束手束脚的感觉。倒不如直接引入海外的3.3T车型,定价40-50万元左右踏踏实实地走高性能路线,也许这对比普通的起亚有些太高高在上,但相比起相似级别的性能车,这个价格并不算贵。不过,3.3T的发动机不一定通过法规的排放要求,这事也并不是这个简单的,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说真的,这么多年的时间,我从来没有见过像起亚斯汀格这样子犹如流星划过一般的车子。我不知道当时的起亚中国内部发生了什么,至少从结果来看,当时匆忙引入斯汀格,绝对是一个草率而又盲目的决定。
不过斯汀格再怎么着也算是有好的一面,它给更多的厂商提了一个醒。那就是引入进口或是导入国产之前,千万要对市场进行准确的判断。不然到时候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