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有个关键词——共享。那一年出现共享单车,有摩拜,有ofo。一夜之间,每个城市添上活力的橙色,也有跃动的黄色,整个城市仿佛变得那么有活力有生气。
![]()
去年共享汽车也火起来了,仿佛我们看到了未来,我们不需要保有汽车,共享出行成为提前降临的未来。
![]()
我印象中共享的不仅有单车、汽车,连停车位都可以实现共享,大家对“共享”二字有无穷幻想。如果不考虑道德约束,估计还会出现共享女友共享男友。
![]()
然而2018年末,估计就是这“共享未来”提前的告别。
今年年末,不少人口耳相传:ofo的押金要退了,这个品牌活不久啦。虽然ofo还在多次辟谣“破产”传闻,可是股东阿里集团和意向投资的滴滴,拒绝“救火”,这对ofo这样年轻需要扶持的公司来说,无疑是异常巨大的压力。
![]()
而在前几周,连摩拜单车都表示开始实现0元押金。这件声明并没有激活大家使用摩拜的热情,而是激活大家重新点开手机里的摩拜APP,寻找退回押金的按钮。
![]()
在共享盛开的年代,人们想到能共享的当然不止单车,理所当然的一些公司把共享的双手伸向了汽车。
![]()
去年共享汽车真是春色满园,由于新能源车资源丰富,以及APP开发难度降低以及网上缴费功能的便捷。一年之间诞生了300个“赫赫有名”的共享汽车品牌。
然而,随着共享单车的“退押金”潮,共享汽车也站不稳了。
![]()
到目前,名动一时的途歌共享汽车公司每天都面对着焦躁的用户,因为据说途歌,也就是TOGO,只能保证每天为15名用户退款。15名?
![]()
如果按此前TOGO标榜的用户量达75万人次算。按目前退款处理速度,要等TOGO全部押金退完,起码需要365年。所以TOGO是要靠这种行动来为自己“续命”吗?
![]()
去年当我们要拍汽车节目时,曾经试过注册共享汽车,用以做工作车。当然过程很便利。但用完之后我们总不免忧心,这样随处乱抛弃的车辆,这种如避孕套一样用过就嫌弃的产品,它会持久吗?
我本来对这些东西就打上了重重的问号。
![]()
对于使用共享汽车,我们的代价只不过是付出了一些微薄的租金,商家更加看重的,是我们初期投进去的“押金”。押金,是一种债权式交易手段,我们付出了押金,押金理应属于我们自身的财产。可是目前网上支付形式盛行之后,押金的量成为了这些如摩拜单车、ofo小黄车乃至TOGO这种机构的营业额度。
![]()
当人人都使用共享产品时,押金,成为了一条条庞大的利益流,利益流会为商家引来多几轮的投资,吸引新产业链。记得半年前不少做共享汽车的网络平台扬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汽车生产行业。现在看,只不过是利益流赠给他们一时的虚妄。
![]()
![]()
从TOGO一些新闻报道看,其实它还是属于一个小公司,负责开发软件部分的职员已经占据公司大半,剩下多少人会认真处理好用户的需求?可想而知。真想要开发汽车?想太多了吧。
![]()
被“围”的TOGO公司
回归主题,“共享”是我们将会迎接的未来,只是目前的资源资金,以及我们的收入和消费的形式,还不足以成为这种共享型社会的基础。
传统车企其实更早研究共享型的汽车消费形式。例如奔驰的戴姆勒集团早就研究共享出行业务,可是这共享的经济形式即使一个富可敌国的财团都难以支撑,于是戴姆勒叫上了老对手宝马集团,一起研究共享业务。这相当有意思,也说明了要走好共享之路确实不容易。
![]()
2019年如无意外全球将面临一次经济危机,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能做什么?我的建议是趁2019年到来之前,都看看自己的手机,如果哪个APP里投进了押金的话,赶紧把押金都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