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0年的离去,各家车企也先后公布了去年的销量成绩。作为日系三巨头之一的东风日产,对外公布的成绩单是2020年累计销售1133118辆(稍低于2019年的117万辆),这已经是连续六年突破100万辆了。实际上,截止11月,东风日产就已经完成了百万销量(1000303辆)。关于具体各车型的销量,官方暂时还没完全公布,但我们仍然能从1-11月的销量表现解读出一些东西。
![]()
![]()
轩逸占据半壁江山
毫无意外,轩逸组合(全新轩逸+经典轩逸)成了东风日产最大的销量支柱,1-11月累计销售约47万台,而1-11月东风日产总销量稍稍突破100万台,占比为47%,可以说每卖出两台东风日产车型,其中就有一台是轩逸。我们以同级竞品雷凌为对比,1-11月,雷凌累计销售205065台,而广汽丰田前11个月累计销售692849台,占比仅为30%。
这样的的局面对东风日产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好的方面自然是轩逸稳住轿车销量榜前二,占据紧凑型市场。但消极的方面是整个品牌难以向着高端化方向发展。甚至由于轩逸经典的存在,售价下探到10万元级别,品牌反而向下,长久发展下去并不良性。
![]()
轩逸持续走俏的原因非常多,主要还是契合了大量的目标消费者的需求。首先是合资身份,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甚至更下沉的渠道,消费者买车仍然会非常注重品牌。东风日产在华耕耘了18年,在品牌影响力上处于大众化品牌第一梯队,不算高端,但至少不会丢面子。
其次,在外形上也比较符合消费者口味。不管是新老轩逸,都难以称得上惊艳或者前卫,更贴合它的形容词是“耐看”,或者“大气”,而这恰恰是更多人最终愿意接受的,沉默的大多数起了作用。
![]()
另外,舒适大空间和柔软的沙发都是轩逸的优势之处,为了提高舒适性,轩逸的主流车型都配上了仿皮座椅,中控台也用上了大量的软质材料和皮革,营造一个更有高级感的车厢氛围。至于万年不变的1.6L自吸发动机,买菜足够了,况且比卡罗拉/雷凌1.2T车型还是多出近20马力。
最后是优惠,轩逸目前多数地方有1.5万元的降价幅度,这对于一款十多万级别的车型来说还是比较大的。
轩逸无疑是一款成功的车型,但东风日产对它的依赖太大了。长此下去,并非一件好事。丰田将会引入比卡罗拉/雷凌稍高半级的Allion/凌尚,这是品牌向上的表现。随着中国消费者收入的提高,整体购车预算也会相应提高,丰田提早做出了布局,而东风日产如果继续“吃老本”,未来可能比较被动。
天籁:不算成功的换代
![]()
天籁在2018年底正式换代。整体的革新意义还是蛮大的,从外到内,从空间再到动力都有调整。只是取消了2.5L版本,改为新增2.0T版本似乎不是一个正确决定,对外宣传的带有可变压缩比技术的VC-TURBO超变擎发动机并没有得到多少消费者认可,且售价偏贵,没能打响市场。销量方面,现在天籁月销量大概在一万出头,仍然被雅阁和凯美瑞两个历史劲敌甩在身后。
逍客奇骏:高低搭配,走势接近
![]()
东风日产在SUV方面的产品线还是比较齐全的,劲客、逍客、奇骏、楼兰,覆盖了小型到中型这些主流市场。但实际上,走量的仅有逍客和奇骏,这两款SUV都销量不错,且走势比较一致。通过一高一低互相配合,逍客和奇骏满足了15-25万区间的市场。
![]()
逍客2019年4月中期改款,仅保留2.0L车型,凭借比身材介于小型SUV和紧凑型SUV之间获得不小市场。而奇骏在2014年换代之后,只经历过中期改款,总体变化不大,目前靠较大幅度优惠保住市场份额。再次换代可能要到2021年底甚至2022年,在我看来还是比较迟的。隔壁本田CR-V、丰田荣放都已经陆续换代,奇骏还是赶紧赶上步伐吧。
总结
这些年来,日产好像相较于另外两大对手丰田、本田革新速度慢了一些,在车型更新换代、新车推出上都没有太多亮眼的地方。过度依赖轩逸不是一件好事情,阻碍品牌向上。只不过日产根基很稳,短期好像没有什么所谓,但在敌人不断进步的情况下,进取心不强,那以后会比较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