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才是粉丝粘性最高的日系品牌,在少数人看来,有可能是那个被少数人敬称为"东瀛宝马"的马自达。
但,在更多人看来,应该是连品牌Logo里都流淌着本田宗一郎血液的本田。
这是一个极具传奇情怀的汽车品牌,情怀到连老对手都要在骨子里惺惺相惜,在丰田章男办公室中,整齐有序的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玩具新宠。
其中,就有本田Asimo,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前瞻见证者,丰田章男对本田的敬重,甚至都已经渗透到生活中去。
![]()
在国内丰田某款车型试驾会上,我曾与其日方高管对话,提到了一个虽显尖锐但更多人都想正面听到回应的问题:
你们,是如何看待老对手本田的。
他的回答倒是不出乎意料:本田是一个一定要做好的品牌,他们能在产品上更好的做到极致,比如说空间,比如说发动机,比如说长周期下的可靠以及耐久性。提到自己,他则用"面面俱到"来形容。
的确,从客观角度上来说,丰田与本田就是一个形势以及价值上互补的汽车品牌。
有情怀,有价值,这为本田在中国市场塑造有价值的品牌形象, 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作为中国市场中最早一批合资企业,广汽本田已经率先迈入800万俱乐部。
![]()
对于广汽本田这样的企业,第一个800万销量,企业更多的是塑造品牌价值以及用户粘结度的过程。
作为两代本田车主,本田这个品牌,在中国市场有着独特的影响力以及魅力。相比于其它品牌有可能因升级产品而流失的用户群体,本田似乎更有能力以及信心,让自己的用户群体成为推动品牌向上发展的动力。
很多本田车主,在消费升级之时,愿意再一次选择本田。这源于,广汽本田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魅力。
我是一个长成于河南四五线城市的农村人,地地道道黄河水养出来的农民。
自我记事那时候起,邻居因为买了一台本田125而沾沾自喜,每当我哭闹不停的时候,父亲都会借来他的摩托车,让我坐在后座抱紧他,然后带我去兜风。
那时候小,总觉得这种不用自己走,就可以从村东头到村西头的感觉,非常棒。
![]()
父亲非常喜欢本田,因为那个时代的人是经历过苦难的,但五羊本田价格实在太贵,是我父亲买不起的奢侈品。
我上学那会儿,父亲买了一台摩托车,国产杂牌,虽说可靠耐用,但总是听父亲在晚上吃饭的时候,夸别人的本田有多好。
我只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千千万。
![]()
小时候埋下的情怀种子,随着年纪的不断增大,而生根发芽,我买的第一台车,也是本田,一台二手的凌派,两年车龄二手价接近9万。
陪我买车的是我表哥,年长我接近10岁,他对本田,也有一种独特的情怀,骑摩托,是他青春时代最快乐的时光。
那台凌派陪了我两年,在第三次保险公司催促我买保险之前,我卖掉了它,让我惊喜的是,两年之后,这台车卖了7万多的价格,这更加笃定了我买本田的信念。
![]()
我这样的本田车主,还有很多,因为我们能够感知到品牌的共鸣,能够感受到广汽本田的诚意以及务实。
王明阳的"知行合一",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在广汽本田身上,我找到了这种归属感。
产品是能够折射出历史的,我能从现在的本田产品上,感知到本田宗一郎那股子对未来的热情以及对技术的狂热态度。
我经常打趣,日本如果再有一个本田宗一郎,那这个"弹丸之地"在汽车圈释放的能量,可能要超出我的认知。
与其它合资公司不太一样的是,广汽本田是一家既有日本人执拗、务实精神的合资企业,也能在它身上,看到本田宗一郎的影子。
能玩、敢玩、敢玩出精神头,是广汽本田透露给我的消息。
![]()
地处沿海的优势以及三大品牌共同培育出来的汽车文化,让广汽本田背靠的广州,拥有国内最开放的用车环境。
本田奉行的运动文化,在这里生了根,发了芽,并且长成了参天大树。
将传统运动文化与新生代用户群体消费观念牢牢捆绑在一起,广汽本田的确做到了极致,我们能看到的是,随着地球梦动力系统的落地,广汽本田打造出了GK5产品标签,同时将本田最具有设计理念的四轮四角设计,推向了市场,并且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这家日系品牌的魅力。
![]()
迈入800万销量大关的广汽本田,辐射的不仅仅是800万的能量,在过去20余年发展中,广汽本田培育出更严谨的品牌形象, 更牢靠的投资人体系,以及更加具有运动价值、品牌价值的用户圈层。
我经常自嘲,尽量让自己活成精神世界中的本田宗一郎。
严谨、向上、无极限,是本田宗一郎带给品牌的记忆,而广汽本田又让这个记忆符号扩散到每一台本田上。
每一位本田车主,都是自己精神世界中的本田宗一郎。
![]()
我曾与多位本田车主面对面沟通,那种爱到骨子里不能自拔的情感,即便是不善于表达的人,也能将这份热情辐射给我。
"我也不知道它哪里好,我就是不舍得卖掉它",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思迪车主曾经这么告诉我。
大概是,这台车陪他走过了最难熬的那一段时间,他老了,车也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