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杜德彪
昨日,长城发布混动技术,好像杀了一招回马枪。原本作为辅助性节能策略的混动被重新扶正,除了政策端的号召,长城在本次发布会展示出的“柠檬混动DHT技术“,也多少让人对它未来的市场表现有些期待。
表面上,长城的混动战略源起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版本明确提出混动汽车在2025年时要占据传统汽车的50%,2030年要达到75%,2035则要达到100%。
有数据表明,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130万,明年有望再增长30%;但今年1-11月国内乘用车总销量是1700万左右,新能源汽车仅占比在1/17;在新能源产业规划中,国务院明确提出在2025年时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要达到20%。
虽然我手头没有计算碳排放的公式,但按照目前新能源产品销量的推进速度,单靠这支力量实现碳排放中和目标,似乎不太现实;因此才有了混动技术重新上位的“硬性规定”。
但长城实际上在两三年前已经开始研发“柠檬混动DHT”,也并非是即时响应政策。从本次长城发布的内容来看,从大环境上的“社会需求”转变为市场端的“消费需求”,可能才是长城的真正意图。
属性问题
一种产品,从工具属性到娱乐属性,就有了飞上天的可能。比如从手机到智能手机。而从节能到性能,也代表着混动技术在性质上的“蜕变”。
长城本次发布的“柠檬混动DHT”有几项数据是值得关注的:比如在HEV混动形式下,百公里油耗为4.6L;如果使用PHEV(插电式混动),则纯电续航可达200公里。同时,HEV的百公里提速可达7.5秒;而两驱版PHEV的零百加速可达到7.2秒,尤其是HEV加速能力,一定程度上刷新了市场对混动车型性能的认知。
在本质上,柠檬混动技术类似本田i-MMD,串、并联兼顾,可采用EV纯电模式驱动车轮;在串联模式下,用发动机给发电机“充值”,然后由驱动电机驱动车轮;在高速行驶状态下,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
但值得关注的是,长城的柠檬DHT在高速状态下属于并联模式,在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时,发电机和工作电机仍然会控制发动机的转速点,进一步保证了经济性。因此这套系统也有着类似于丰田的特点。
在行业价值上,主要是打破了合资车企对混动技术的垄断。而技术层面则具备母体性质,在一套混动架构上衍生出两种形式,HEV和PHEV,这样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与市场其他混动产品相比,柠檬DHT的技术品类更细分。
比如搭载了三套动力组合,1.5L+DHT100,动力系统功率在140~170千瓦,可以实现HEV和PHEV两种动力;1.5T+DHT130,动力系统在180~240千瓦;以及第三种可以实现四驱效果的1.5T+DHT130+P4,系统综合功率达到320千瓦,前后双电机,据悉前后桥可以实现0~100正向和逆向动力分配,有更好的脱困功能,仅提供了PHEV车型,具备200公里左右的纯电续航能力。
未来这些系统将搭载在不同级别车型上,但性能牌或将打破市场对混动的固有认知,特别是HEV车型上,百公里7.5秒提速将驾驶乐趣放在重点位置,至少与节能并不偏废。
悬念在于,两田的混动产品其实价格不贵,虽然可以说受欢迎,但还谈不上走红,长城的柠檬DHT能成为一个爆款么?
节点
感觉上,柠檬混动DHT虽然早有预谋,但还是像招回马枪。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杨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都坦言,混动技术应该“更早动手”。
同时还为混动技术“正名”——在技术层面属于创新,因为牵扯到电机和电池,以及发动机最优工作区间。与传统内燃机是有分别的,与纯电车也存在区别。因此并非是投机型商业策略。
而相对纯电产品,混动技术更易于建立独家优势。这个观点其实类似于丰田章男评价特斯拉“厨子和菜谱的区别”,意思大概就是是否具备独家技术的问题。而现阶段新能源发展路径表明:未来自动驾驶才是各品牌拉开差距的“最后一道题”。
尽管不少厂商和国家纷纷宣布了燃油车的禁售期限,比如沃尔沃在2030年只交付电动车,日本计划在2035年停售传统燃油新车,但其实是留有活口儿的:比如前者的计划是首先改善内燃机效能,然后推出混动车型,最后实现全面电气化。
而后者实际上也是亦步亦趋,在2030年内将燃油车销售比例降低30%-50%,到了时间节点后,将只销售混动车和纯电车。
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内燃机恐怕仍将在汽车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混动技术也可能是各厂商角逐的新领域。更低的价格和更全面的表现,有望让这个社会需求转变成消费需求。
从传统燃油车一步跨越到电动车,这个步子迈得太大,从牌照优势到特斯拉式的玩物或奢侈品,新能源车离市场自发性购买还有距离,而混动或许是一段缓冲带,在短期内,对于节能降碳来说它也是比较直接和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