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作为目前主要的交通工具服务于人们日常出行生活,除了驾驶性能以外,安全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国人对于汽车安全性逐渐的重视,车企们也纷纷将眼光放在了汽车安全碰撞测试上,越来越多的测试机构被广泛关注。虽然国内的碰撞测试并没有国外的历史久,但严谨的分数评估也曾让著名的“神车”原形毕露过。可是汽车碰撞试验也仅仅是试验,真实的汽车碰撞事故千变万化,只有质量过关的汽车才可以保住人们性命。下面就为大家解析几个用真实车祸检验国产车的案例。
案例一
据报道,在11月11日13时30分左右,广澳高速广州通往珠海K53+700处,两车因路面障碍物导致发生碰撞。白色小货车先碰上路面障碍物导致车辆失控而撞向前方正常行驶的黑色SUV,使其在被撞击后直接从超车道翻滚了3圈去到应急车道,最后从应急车道护栏边上掉下了高速路下方的农田上。
乘车时佩戴安全带是保命的重要因素
其实此次事故乘员全部生还的真正原因还是乘员拥有超强的安全意识。据了解,黑色SUV中的4人在乘车过程中均佩戴了安全带,这无疑是降低了车辆在强烈撞击给车内人员造成的伤害。在事故发生后,交警、120等现场援救也十分及时,因此乘客并无生命危险,仅受轻伤。
被撞车辆安全属性同样功不可没
据了解,此次事故中被撞的黑色SUV是自主豪华SUV WEY品牌旗下的车型:WEY VV7。而在2017年,WEY VV7已经接受了号称正面碰撞试验对车辆安全性要求最严苛的测试——小重叠碰撞测试,测试结果为最优级别。
WEY VV7安全碰撞测试
所有的碰撞事故都发生在一瞬间,重叠面积越小的碰撞,它的受力面积也就越小,而受到的冲击力就越大,对于车辆的吸能表现与防撞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对于车辆的安全性来说相对严苛。
决定25%小重叠碰撞成功与否,还要看车辆A柱的变形情况,在大量的力传递到A柱时,A柱如果变形便会导致驾驶室被侵占,驾驶员则会受到伤害;车门是否能打开,如果车门不能打开则失去了逃生的机会;车辆旋转情况,若旋转太大,很可能造成二次碰撞等伤害。
从评价结果上看,虽然VV7在车体结构和约束系统中没有获得满分,但总体评价依旧是“Good(优秀)”级别。
案例二
让司机奇迹生还的还有下面一个事故,去年12月30日,一辆蔚来ES8在高速上追尾了一辆重型大挂车。这对于小车来说是非常致命的伤害,原因是由于小车与大车的高度有差异,小车很容易直接“钻”到大车车尾下面,造成被“削首”的惨剧。
事故中蔚来ES8的车头严重损毁,由于是钻到大挂车车底,前防撞梁未能形成有效防护,因此A柱承受了所有撞击力,已经被撞断,前排空间几乎被撞扁,甚至连B柱也发生了严重变形。
采用了96.4%的全铝车身结构,提高安全性
如果说这次车祸是司机命大,其实倒不如说是得益于车身材质的坚韧保护了驾驶员的生命。由于电池本身质量很大,为了尽量降低车身自重,蔚来ES8在车身结构上大量使用了质量较轻的铝合金材质,并且在纵梁等核心部件上选择了具有航空级别的7系铝合金材质,强度极高,是铝合金家族中最坚韧的合金种类,加上讲究的焊接工艺,这让蔚来ES8拥有了很强的安全性。
蔚来ES8安全碰撞测试
在2019年度C-NCAP第二批碰撞试验成绩正式对外公布后,蔚来ES8在C-NCAP测试中乘员保护取得了92.87%得分比率,行人保护取得了67.79%得分比率,主动安全取得了88.38%得分比率,电安全测试通过,综合得分率为88.4%,取得了5星安全成绩。
在车身结构设计方面,蔚来ES8充分考虑到了各种碰撞场景下的车身安全,对于冲击力的传递路径做了合理规划。前碰发生时,嵌入式的铝合金前防撞梁是第一道防护,之后碰撞力将通过7003铝材挤出成形的吸能盒以及前纵梁向后传递,由Torque box防护枢纽进行分流,进而通过门槛梁、A柱继续向后传递而保障乘员舱及电池仓的不变形。
全文总结:越来越重视安全性能的自主品牌汽车已经不再是十几二十年前那样弱不禁风的样子,合资品牌汽车也并占足够大的优势,随着安全碰撞试验的逐渐兴起,汽车安全性能会清楚地摆在消费者面前。不过行驶安全的前提,还是要保证所有人员都佩戴安全带提高安全意识,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