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保研更加谨慎了,谨慎到开始正面回复媒体的一些质疑,通过媒体的文章,来向外界正面、公开交流。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中保研看来,不仅仅中国乘用车市场碰撞测试规章制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消费者对车辆安全的理解,成长空间也是巨大。
中保研一战成名,凭借的就是小角度碰撞测试,在这个测试环节中,A柱似乎都变得跟豆腐一样,经不起考量。
![]()
以至于,不少人认为A柱硬就是车辆硬,A柱弯了就是车辆不行,事实上这样的观念非常有问题。
如果一台车的碰撞测试成绩只看A柱,那么对于企业而言,似乎造车反而成为一种非常轻松的事情,A柱背后,很多人忽略了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A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又被赋予哪些使命。
承接碰撞力是没错,但任何机构对车辆优劣的考量标准,一定不是A柱有没有弯折,这一定不够准确。
![]()
A柱不是最后一道“防火墙”,乘员舱活动量有没有被挤压侵蚀才是关键,这有很多车虽然A柱不行了,但依然能够拿到可观成绩的关键原因。
譬如说最近喊的非常凶的吉利,自家的领克03在碰撞测试中A柱直接凉凉。
但中保研还是给了一个好评,关键依据是虽然A柱不行了,但是乘员舱依然没有太大的压缩量,而且在被动安全配置的支撑下,假人的情况并不算差,既然如此,那么凭什么不能给出一个比较出色的成绩?
![]()
得A柱者得天下,这个老观念需要改改了。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得假人者得天下,好的假人才是是否得五星的依据,这一点,很多人包括媒体在内,事实上都曲解了事实。
的确,A柱都弯了凭什么给五星好评,这种质疑也是合理的。
但碰撞测试的结果就是显示,一部分车辆虽然A柱阵亡了,但是乘员舱却没有挤压严重,假人也没有受到严重的撞击,这样的产品是可以凭为五星好评的。
![]()
另外,有一些车虽然A柱坚挺,但在碰撞过程中气囊几乎成为了摆设,无法很好的承接假人头部,这意味着假人的受损程度要远远大于哪些A柱阵亡,但气囊却能很好承接假人头部的车辆。
那么,还用得着整天盯着A柱来说话吗?
显然不能,中保研的碰撞评测标准是有自己一套流程的,车辆的权重是弱于假人权重,所以中保研的评分事实上分为两种。
![]()
一种,是车辆的评定标准,也就是维修经济指数。
另一种,则是乘员的状态,也是我们最关心的人员安全。
中保研执行的大依据就是人员安全为一套标准,车辆维修标准是一套标准,而在小角度碰撞环节,A柱状态是是评测车辆维修经济指数大依据,也能间接影响到乘员安全。
![]()
之所以说间接,是因为一部分A柱弯折的车辆,但活动空间却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假人状态如果良好,依然是可以给到高分的。
A柱是A柱,假人是假人。
行业对安全的认知其实非常模糊与薄弱,相比于过去只知道测试不知道科普的中保研,事实上今天这个中保研,也应该强化科普力量,为行业带去更好的认知。